•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昨天

昨天,Quitting

主演:贾宏声,王彤,贾凤森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1

《昨天》剧照

昨天 剧照 NO.1昨天 剧照 NO.2昨天 剧照 NO.3昨天 剧照 NO.4昨天 剧照 NO.5昨天 剧照 NO.6昨天 剧照 NO.13昨天 剧照 NO.14昨天 剧照 NO.15昨天 剧照 NO.16昨天 剧照 NO.17昨天 剧照 NO.18昨天 剧照 NO.19昨天 剧照 NO.20

《昨天》剧情介绍

昨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对演员贾宏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整十年不堪回首岁月的真实再现,并由贾宏声本人及其家人回归各自相应身份参与回首。 贾宏声本是年轻有为的优秀演员,从1987年到1993年,他主演了《夏日的期待》、《银蛇谋杀案》、《北京你早》和《周末情人》等将近十部电影,渐渐小有名气。这期间,他接触并疯狂爱上了摇滚乐,视BEATLES乐队的约翰•列侬为精神之父,然而同时,他也接触了并非摇滚精神内核的大麻和软性毒品。自此,他不再接戏,性格变得极端、偏执和歇斯底里,无法再与其他人相处。其远在东北四平的父母为了不让儿子继续沉沦,提前退休把整个家搬到北京,随后的一切,都像一场似乎没有尽头的战争。 贾宏声于2010年7月5日下午坠楼身亡,时年43岁。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关工委主任小戏骨:三笑寻亲记比彻姆大宅西区故事抗倭侠侣第一季狙魔女杰第四季十一月的罪行逃离金边异星觉醒恋人絮语我的时代,你的时代有一种喜欢沉睡的妮可血色迷雾评论家抗日奇侠宁都拉金茂祥顶斗的季节三生花水落石出3致球宝铠甲勇士猎铠之黎明天塔爱神两个人一双手素颜恋爱有理由伊莉莎与玛瑟拉韩玉娘骗假不留鬼姐姐

《昨天》长篇影评

 1 ) 顺其自燃。

当我发现自己处于烦恼之中他来到我的身边为我指引方向顺其自然当我深陷黑暗的时空他站在我的面前为我指引方向顺其自然所有伤心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将会有一个答案顺其自然即使他们将要分离他们仍有机会看到一个答案顺其自然阴云密布的夜空依旧有光明它照耀我直捣明天顺其自然昨天,他躺在北京高架底下的草坪,看着澄清的天空里飞过一只风筝,身边是被他逼着穿上小4码牛仔裤的乡下父亲,念了这首诗。

昨天,他是中戏那一级最早成名的青年演员,大家都说他前途无量,只有他自己对着所有人喊,你们太虚伪,你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昨天,他说他是约翰列侬的儿子,他有英国血统,他的家在伦敦。

昨天,他扇了父亲几巴掌,花甲的老人哭得像孩子一样。

昨天,每个人都觉得他是让人恐惧的怪物,再没有人可以听他讲,他也再没有什么话想讲。

他渐渐只跟天边的龙讲话,那条龙,和他有一样的眼睛,一模一样。

昨天。

他虚荣、自卑、怪诞、疯狂,这一切在毒品的催化下迸发出毁灭性的力量,让他跨过了保护他的最后一道围栏,冲进无人的荒原,尽情地伤人和自伤。

他总在寻找,寻找比梦想还坚固的堡垒,可以免他受战火的伤害。

他去毒品中,去消极厌世中寻找,找寻未果,却把自己的坟墓掘开了大半,还在旁边种上了最美的花。

他是无限自卑又无限高傲的神。

所有擦肩而过的人都不曾进入他的视线,偶尔出神地望着路边熙熙攘攘的行人,他总是越想越愤怒,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是参不透生命意义的蠢货,一辈子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除了他。

所以,当愚蠢的人们还在虚度光阴的时候,要由他来代替他们承受这真相背后的无限痛苦和自虐式的妄想。

他也想要顺其自然,偏偏身不由己,他喊过,贾宏声坚持住。

可回音远去,43岁那年,还是选择去见上帝。

终究有一天,他口中的顺其自然变成了顺其自燃,他被虚荣、贪婪与幻想的火焰吞噬,火苗蹦窜,在他的荒原上肆虐,他盼着它烧尽一切的那一天。

这一天,终于给他盼来了。

他自己也说过,他这个人,在精神追求方面特别贪婪,有点儿过了。

我想这不是他的错。

贪婪并没有错,贪婪的直接原因是匮乏,他是应该活在过去或者未来的人,这个糜烂的现代,是为他所拒绝的。

我想他更适合活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和金斯堡、凯鲁亚克他们混在一起。

他们都是垮掉的一代,也是最好的一代。

总觉得还没说完,可大概应该结尾了。

不把这片子看过十遍以上,说什么都是废话,而我,已经说了一堆废话了。

最后一句。

看的过程中就猜测贾宏声一定是双鱼座。

直到他在精神病院接受专家会诊的时候,医生问,哪年出生的?

“67年3月19号。

”与我同月同日的你,现在好麽。

 2 ) 正常

我看见一切正常的时候会感到不安我看见他所看见的世界并没有那么糟糕 糟糕的只是你不懂得欣赏无法改变世界就只能改变自己你就正常了恐惧会侵蚀你让你变得脆弱敏感邪恶 眼泪只是来自你内心的恐惧一切都好好的,在黑暗的夜里也会有光明顺其自然,用一生去学习艺术要走孤独的路 必须有作为强者的力量

 3 ) 窗台的下一站不是地面

窗台的下一站不是地面——写在贾宏声自杀一周年文/碎岁因为对贾宏声的评价并没有那么高,所以他自杀时我没发言。

一年过去,我觉得可以发表下自己的看法了。

贾宏声自杀了。

2010年7月5日。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他只是应验了大家的预感而已。

相信他的父母、朋友,及之前所有看过《昨天》并为之感慨的观众,许多人有过这样的不详感想:贾宏声肯定会自杀!

贾宏声值得尊重,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留下特别值得欣赏的作品。

如果有,那只能是《昨天》,那是他与世界最深入的一次沟通,是他生命最勇敢的挑战与最辉煌的释放。

但《昨天》的主创,终究是张杨,在演出时,他并未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不想说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件作品,他未达到那种高度。

贾宏声之所以值得纪念和考察,是因为他的死凸显了许多理想青年的溃败,而他的弱点也代表了许多人的弱点,他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悲剧。

首先要认清的是:这是一场悲剧,但祸首绝不是理想,贾宏声是作为社会的牺牲品死掉的,但并不是理想主义的牺牲品。

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撑,那他很可能早早被吸毒废掉。

相反,在他践行理想的过程中,他曾尝到了生命的真实果实,理想带给他的豪迈、快乐与光荣。

其次要认清的是:这场的悲剧的双重原因。

一是社会原因,一是个人原因。

我们应该承认他的人格缺失(先天娇贵,后天娇惯,一方面圈子堕落风气熏染,一方面自我放纵造就的缺失),在他要和世俗死磕之前,他身上已经沾染了太多世俗的思想,太多世俗的劣习(如他养尊处优的姿态,他在失去撒娇资格年纪的强行撒娇,他对农民和底层人的鄙夷等),他的死磕没有从反省自我做起,故不免夹带杂质,而方向也必然有一定盲目性,除了社会原因,这些也同样注定了这次死磕胜算极微。

这样的一个人:纯洁、善良、幽闭、极端、有英俊的脸孔和高傲的眼神,却又透出些冷漠和空洞;愤世嫉俗、固执己见,有可观前景却自我放逐,身陷囹圄反决不妥协;他伤害着自己,不惜透支意志,他给父母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偶尔夹裹着蜜;他被送进精神病院却变得愈加清醒,他冲出精神病院却最终从楼上跃下……他较典型地体现了理想在市侩中的突围失败,由青春热血的驱动和自然精神的召唤,他试图在稀薄的沼泽建筑家园,却因为自身的孱弱被反噬。

回到开头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观众看过《昨天》会有不祥的预感?

因为大家所看到的是一个脆弱、狭隘、甚至有点自私的文艺青年、文艺理想主义者,直到最后,贾宏声都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孩子的特征是要,不是给,由于责任感的缺失,他关于摇滚的抱负只助长了他的自傲,却没有使他变得成熟。

他的死磕充满了混乱和盲目,他的自身问题几乎不可救药,而社会问题(恶劣环境)更是积重难返,所以结局已定:混乱和盲目必将尖锐集中地爆发——通过毁灭这种不是解决办法的办法。

直到生命的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严重问题,于是在那篇日记中他写道:我问他我为什么在这呢?他说这是对你的惩罚,因为你身上恶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把这些恶的东西清理出去,你才能彻底干净。

我问他我干净了吗?

——但青春已经无情地流走了,巨大的挫败感还是将他推到了窗台上。

“你以为年轻是好事吗?

青春如同化冻中的沼泽。

”——莫里亚克的句子逼着人回首不堪回首,化冻中的沼泽,总会有人沦陷太深。

贾宏声留给了我们什么?

坚守理想,否则你将是“毫无目的的奔走的傻屄”;战略反击,像列侬一样,与这个拜金、技术崇拜、违背自然、非正义与奴性互生的社会斗争到底。

此外则是一条教训:死磕世俗,拒绝平庸,就从反省自己开始,铲除自己的魔障,丰满自己的羽翼。

——对一个自认理想未泯的青年来说,这条教训更为重要。

不要养成借口依赖症。

你是在与现实捉对厮杀,而不是比赛辩论,在你死我活的关口,是没有道理(更不用说借口)可讲的。

个人问题是由于社会问题造成的,从发生学找原因确是如此,但过了十八岁,你就再没权利把一切责任推卸给它,让它成为改造自己的挡箭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不仅能发现问题,而且还能解决问题,人是可以自我教育自我升级的。

善良和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一个健全、智慧、强大的自我,才能保证死磕不会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在尚未坐果之时望秋先零。

至少,理想不能成为一种对生活的要挟,更不能成为在亲人和朋友面前拥有特权的理由。

最后,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轻生。

如果你在生活中无法排解自己的痛苦,最后一种方法,请试着到网上求助,倾诉、控告、发泄、报复,大量地发,四处地发,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窗台的下一站不是地面,请再相信这个世界一次。

 4 ) 昨天的孩子你是谁

刚刚到家,听到消息,现在心里很难受,2001年看完《昨天》,曾经写的文章。

前几天整理电影稿子的时候,还重看了一遍,其实前两个月,我还在网上查过他的消息,没查到,百度贴吧也去过,很冷清。

后来想,没消息也许就是过得很好的意思。

也许是自己淡出了,做了胖胖的火锅店老板什么的,其实查到了又能怎样呢,我们这些圈外的人,如果我真是他身边的朋友,我会恨不得像琼瑶电影里男主角抖女主角那样抓起来死命抖几下,冲他喊两嗓子:放过自己!

放过自己吧!

     从电脑里的众多文章里翻出这篇来,不知道说什么,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他。

我一直记得,是从小小的时候第一次看他的出现在电视里开始,四平人,我的老乡,在家乡是个出色的年青人,后来到了北京。

这个地方是天堂,也是地狱,很多人到这里之后就沦陷了。

那部电影,最后他改邪归正,我却只看到更巨大的悲哀,他没有解脱,没有快乐起来,他只是,在别人眼中看上去“正常”了而已。

所以每次想到那个电影,其实心里都不好受。

现在想想,这电影只是榨干了他,却没有让他起死回生。

所以,不忍回头去看了。

     虽然现在很难过,但是如果这是你的命运,那就顺其自然吧。

一个人如果始终不肯放过自己,那也许只有这一种方法可以解脱了。

————————————正文——————————————多年来我一直记得很久以前在电视上看过的一个叫“社会形象”的话剧。

讲一个努力保持社会形象却又为自己的欲望所困扰的女子在报纸上发道貌岸然的征友广告的故事。

结果前来应征的只有一个男人。

他实际上的目的是以破坏掉女人的道德防线为乐趣并且最后取得了成功。

这个话剧当时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处。

女人门廊里在阳光下怒放的那些花。

和那个无赖却灿烂异常的男人。

这是我所知道的一个被我们叫做演员的男人的故事的开头,他的名字叫贾宏生,他很光彩夺目的出现在门外。

女人立刻就目眩了。

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来抵御这一场诱惑。

我知道很多人看这个叫做贾宏生的故事的开头不是从这个话剧开始的。

而是他后来的另一些东西。

那些东西真的不好。

空洞和苍白到惨不忍睹的程度,于是大家都反感了起来。

但至少里面还有些念旧得如我一样的人。

稍微能体谅他的一些自以为是和不知所措。

这就是一个人的昨天吧。

其实我们这样的观众并不曾真正知道过什么,直到一个叫张扬的人真的把一切都撕开来给我们看。

当然一起撕扯出真相的还有贾宏生自己。

他站了出来告诉很多人他很长一段日子不见是吸毒了。

于是我们看到他如鬼魅般的黑色的影子从他的房间里飘了出来,看他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里的风筝。

看他第一次听到列侬的歌声靠在立交桥柱子上哭泣的丑陋的脸。

看他幻想自己是列侬的儿子。

看他放下酒瓶给父亲的那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问他的父亲,你为什么活着?

他被送进精神病院,我们看他被绑在精神病院的床上痛苦的哀求。

看他在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下给一个女病人签名,那女人说“我知道你,你是演员。

你给我签个名,我给你只烟抽”, 他说他什么也不是,他只是一个人。

我看到他在舞台最后的灯光熄灭之前对着母亲温和而谦卑的笑着,他终于是众望所归的戒了毒了。

然而他的罪恶和他的光彩也一起消失的时候。

不知道为什么。

我竟然突然感到有一丝丝的悲哀。

也许我们终究要学会自己动手把自己的灵魂拉扯下来,再踩上两脚,使它卑微如蝼蚁方能生存吧。

什么也不能帮助你的灵魂在这个世界之外高贵起来。

什么也不能。

我们是早早就学会这一点的人。

而他就是那个始终也学不会的家伙。

于是我跑去和一个朋友说,朋友对此却是很是不以为然:吸毒还要找借口。

明明是自己堕落的。

我顿时哑然。

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关于吸毒的故事,是关于人的。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个故事里有我们每个人的昨天,有我们曾经爱过的东西,有我们每个人曾经追问过自己的问题。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如果我不是我,那么我是谁。

我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从这个故事里看到我们曾经的彷徨,看到曾经怎样渴望过的飞翔。

看到另一种生存的可能。

如果当初我们不停的追问而不是及早的学会妥协。

如果我们让我们的虚荣涨满心房,如果我们坚信了另一种存在,那么我们的生活有怎么样的一种可能。

他的确是走得太远了。

这个叫贾宏生的人,还是很多人不能因了他的坦白和忏悔就宽容他。

若我只是从这个故事开始认识他,若我没有看过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他曾怎么微笑着走进一个女人的房间。

我想我会以为他是一个天生的边缘人。

然而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什么天生的边缘人的吧。

他们终究是从什么人身边走开的什么人而已。

可能是一个同学,一个邻居,一个小时候的玩伴,或者,一个你曾经在电视上看过的演员而已。

于世界的背叛。

已经早早的变成我们公事包里对昨天的记忆,我们时不时的拿出来把玩。

想着昨天我们舍弃的一条路,我们此生永远不知道那条路的尽头是什么。

所以我想说这个叫张扬的家伙实际上是很会残忍的,不流一滴血的那种。

他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

一种让我们都惊出一身冷汗的存在的可能而已。

就把好人们对生活理直气壮的愤怒硬生生的给堵了回去了。

有时候目睹一场罪恶的生活,很大的一个作用就是让好人们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对的,至少不会更不对了。

妥协是对的,投降是对的,卑微是对的。

不对也不行啊。

看到了嘛?

那就是不对的结果。

这不是一种残忍是什么?

把什么都撕开来看了。

背景还要点缀上美丽的夕阳。

把一条条你想到的路都堵死了,天空中却飞着自在的风筝。

一个人,需要多少隐忍才能感觉到平静?

需要放弃多少欲望才能得到心灵的自由?

一个人,需要追问自己多少次才能知道,“我是谁。

” 也许,我们真的不过只是一个,人。

当我发现自己处于烦恼之中 他来到我的身边 为我指引方向 顺其自然 当我站在黑暗的时空 他站在我的面前 为我指引方向 顺其自然 所有伤心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将会有一个答案 顺其自然 即使他们分离 他们仍有机会看到一个答案 顺其自然 阴云密布的夜空 将会有光明 他照耀我直到明天 顺其自然 ———— 约翰 列侬

 5 ) 你是一个人

人为什么活着?

活着有意思吗?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这是三个既存在,又虚无的问题。

这是三个你不好意思随便问出来,被别人问到时你会第一反应想笑,而后又笑不出来的问题。

这是三个你毕生会想知道却又永远无法得到解答的问题。

这是三个令我感到赤裸裸的震撼以及痛苦的问题。

然而在这样一部近乎纪录片的电影里,并不会告诉你答案。

我在看之前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在看的时候还是许多次忍不住闭上眼,扭过头去,不敢再看。

贾宏声的过去,贾宏声的昨天,正是我的过去,我的昨天。

而他的现在,他的未来,或许也将是我的现在和我的未来。

我心疼他,我感到揪心无比。

他长得这样好看,他有举世无双的容貌,然而当看见他毒瘾袭来,整个人不住抽搐的模样,他不美了。

当看到他在头上包个花头巾,像个神经病一般在大街上盲目而呆滞地疾走的模样,他不美了。

当看到他像个小孩子一般,硬是问母亲要10块钱去吃拉面,而在母亲拒绝后,冲回房间砸电视机的模样,他不美了。

我心疼他,心疼所有这样的人。

是美的,本该是美的,而为何就是会变成那般模样,为何要让自己变得那么不堪。

然而更可怕的是,我又非常理解他。

我理解他,是因为感同身受。

我明白他的疯狂,他的幼稚,他的暴戾,他的恐惧,他的理想,他的愤怒,他的绝望。

我理解他的一切,是的我理解。

正因为这样,我无法将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待这一切,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在重蹈他的覆辙,我在重蹈许多人的覆辙。

他觉得人们都虚伪,包括觉得过去的自己也虚伪。

他渴望变成另外一个人,而他想要变成的人是不可能真的变成的。

他打从心里就痛恨自己生而为人,他渴望变成神的孩子。

而他的神,就是列农。

在进疯人院的时候,他说,我叫列农,列宁的列,农民的农,家住伦敦。

他说,我是列农的儿子。

他整整一年只听了一张专辑,就是Beatles的。

他放弃了拍戏,转而想组乐队想搞摇滚。

但是他什么都做不成,因为我怀疑他根本就是不想做个人。

他越来越愤怒,他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他骂人们,你们这群傻逼!

他不可一世,只是因为他恐惧,他必须远离这个世界。

电影中有这样一段独白:忽然回到93年的那一天,我的身体像片衣服一样铺在地上,四周的嘈杂声一下子消失了,我脑子里一片空白。

当耳机里响起第一个音符的一瞬间,我看到了世界上最蓝的一片天,很纯洁,很残忍,轻轻一下就让我彻底崩溃了。

那一刻起我感觉我是列农的儿子,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终点,而他们还在毫无目的的东奔西跑,我感觉他们都是白痴。

他很聪明,因为他的聪明,他变得疯狂,因为疯狂而趋于毁灭。

所有人都离开他,所有人害怕他,所有人都不理解他。

只有他的父母,他的家人。

他的父亲真的很伟大,他要求父亲穿上时髦的牛仔裤,每天陪他去公园散布,还要喝啤酒,他父亲都照做了。

他要求他父亲给他去外文书店买披头士的唱片,他父亲不懂英文不懂音乐,但还是为他前前后后去了多次。

他冷冷地对父亲说,我和你没什么可谈的。

他最疯狂的时候,打了父亲两记耳光。

而他的父亲只说过一句:我知道毒品又在折磨他,我看着他痛苦的模样心如刀割,我什么都不能为他做。

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来自父母的爱。

我想这种爱是,可以将人从毁灭的边缘救回来的。

阴云密布的夜空依旧会有光明,他照耀我直到明天顺其自然。

我又一次梦见了那条龙,他盘在屋顶上,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他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贾宏声,他说贾宏声又是谁,我说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个演员,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曾经想成为个名伟大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

他说你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人,你爱吃面条,鸡蛋,爱穿时髦的衣服,可以给影迷签名,可以哭也可以笑,受不了的时候还可以求人。

我问他我为什么在这呢,他说这是对你的惩罚,因为你身上恶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把这些恶的东西清理出去,你才能彻底干净。

我问他我干净了吗,他没有回答,两只眼睛还是死死的盯着我,然后就飞走了,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

一个人。

于是,贾宏声好了。

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永远无法逃避的问题,他是一个人,只是一个人。

一个人,只能去适应环境,而无法让环境来适应你。

一个人,既然还活着,就必须要接受许多的无奈。

他好了,他将自己从昨天抽离,安安静静地做一个人。

昨天再不堪回首也是属于自己的,从此以后做一个人,别再有幻想。

 6 ) 贾宏声的孤独与死亡

2010年,演员贾宏声跳楼自杀。

在一栋小楼中沉寂了将近十年之后,这位“约翰列侬的儿子”终于演完了十年前的那部电影。

吸毒、酗酒、打自己的父亲,这些离经叛道的行为似乎构成了这部电影的言说类型。

它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影片,比如《发条橙》、《飞越疯人院》、《猜火车》,抑或是张扬有意在这部影片中向其致敬的《出租车司机》。

和这些电影类似,《昨天》直接地,抑或在某些人眼中隐晦地向社会抛出了自己的脏话。

当贾宏声在草地上看到来往的自行车人流时,他不能掩盖自己的愤怒。

这些平凡的只为了活着的生物让这个世界显得过分乏味。

他们僵硬地迎合着社会的规则和训斥,偷偷隐藏起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这是“顺其自然”,活在想象和激情的洪流中的贾宏声所无法忍受的。

“傻boy”,只是一种无奈的抗击。

贾宏声无法追随自己的心目中的英雄,去实现《出租车司机》中的谋杀,或者成为列侬。

并不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缺少英雄的国度,而是因为贾宏声只是他自己。

《昨天》中的贾宏声对这个社会充满了怀疑。

在他看来,这个平庸的社会充满了虚假,充满了无意义的自动行为。

导演有意使影片中出现《出租车司机》的海报,并且设置出贾宏声模仿电影中德尼罗的经典镜头,似乎有意在与马丁•斯科塞斯的这部成名作并置中呼应影片的悲观基调。

《出租车司机》中的德尼罗也是一个希望用谋杀打破社会平庸的冒险者。

但结果是社会的平庸反过来同化了德尼罗的行为。

他反而被社会评为英雄,并且享受着冒险带来的声名与金钱。

《昨天》中的贾宏声也最终在精神病院的规训中回归到“正常”当中。

他要享受着自己父亲通过演戏带来的物质生活,而在住进医院之前,贾宏声坚决斥演戏为骗人。

当然,这仅仅是电影的一种表达意图而已,甚至是经过张扬弱化后的表达。

实际上,电影中饰演着自己的贾宏声身上潜藏着令人畏惧的恶魔性。

这种恶魔性不断地驱使着这个被社会宠坏了的明星离家出走。

从吸毒的那一刻开始,贾宏声已经向这种恶魔性就范,并且成为了它的囚徒。

没有多少人会觉得他打自己的父亲也是对社会的单纯反抗。

这位列侬的儿子被激情贯穿,并且在激情耗尽之后便陷入颓废。

他说自己喜欢“死磕”,正是在表明自己的不屈服。

在恶魔性的激情中,他要和任何企图征服他的人或者物对抗到底。

社会的规训也正是在这一层意义上向贾宏声显示出了它的不堪忍受:它企图要求贾宏声涤除自己身上的恶魔,隐藏自己的激情,从而臣服于每一个向他问候的个人。

所以,贾宏声对社会的想法很简单。

但他的力量也太微不足道了。

恶魔只会让患病者自我燃烧,却不会给予他摧毁世界的能力。

然而,很多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并不仅仅因为这些电影背后的社会语言而受到触动。

打动你和我的原因在于这部电影明确的纪录片性质,虽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的虚构成分。

从贾宏声坐在镜头前的那一刻起,他那怀疑的眼神,黑暗的底色已经告诉我们他将试图还原那段生活。

张扬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来保持影片的距离。

他加入对人物的采访,告诉我们里面的故事都是人物的回忆;甚至在结尾的时候,导演将舞台还原出来,俯拍的镜头似乎有意提醒我们自己观众的身份。

但是,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即使是在表演当中的贾宏声,常常会自然的陷入到他自己的世界当中。

电影的虚构无法阻挡演员的真实,这恐怕是观看者被打动的最大原因。

因此,当贾宏声说自己看到了那条龙,或者说自己是约翰列侬的儿子,我们会感动地认同他,并且情不自禁地羡慕他的想象力。

贾宏声的真实在透露出他的恶魔性的同时也挥发出他的高贵气质:这是一个毫不媚俗的可怜的人。

一百多年前,作家福楼拜就曾经在面对世界的庸俗时无力但却决绝地写出了一部《庸见词典》,他在里面将“媚俗”定义为资产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最大通病。

他说,媚俗指不惜一切代价想讨好,而且要讨好最大多数人的一种态度。

贾宏声的高贵处就在于他以完全的不妥协姿态弃绝了任何程度的媚俗。

当然,他身上的恶魔性将这种弃绝发展到极端后,也就消除了几乎任何示好的可能。

所以,即使是面对自己的父亲,他也不愿意暂时回避自己的恶劣情绪以及自己的颓废而向他们示好。

另外,贾宏声也代表着一种时代的颓废倾向。

他从自己熟悉的演艺圈中出走之后,一下子便迷失了自己。

90年代是一个经历了分界线的年代。

如果中国的80年代意味着新一轮的文艺启蒙,那么,90年代就催生了迷惘的一代。

就像影片中播放的窦唯的《高级动物》一样,九十年代的商业浪潮将理想主义挤进了垃圾场。

从熟悉的领地逃出来的贾宏声没有新的理想场地供自己释放激情。

当贾宏声被关进精神病院的时候,深夜里,他说出来了这样一段话。

我又一次梦见了那条龙,他盘在屋顶上,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他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贾宏声,他说贾宏声又是谁?我说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个演员,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曾经想成为个名伟大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

他说你什 么都不是,就是一个人,你爱吃面条,鸡蛋,爱穿时髦的衣服,可以哭也可以笑,受不了的时候还可以求人。

我问他我为什么在这呢?他说这是对你的惩罚,因为你身上恶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把这些恶的东西清理出去,你才能彻底干净。

我问他我干净了吗?他没有回答,两只眼睛还是死死的盯着我,然后就飞走了,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一个月后,贾宏声逝世四周年。

7月5号,希望大家向天堂里列侬的儿子问好。

 7 ) 病人手册——《昨天》随记

很长时间了,没有电影或者文字或者照片让我再触摸到初三到大一之间的这五年时间里主宰过我的精神状态。

真的。

我都快彻底忘记生病是种怎么样的感受了。

我只知道自己生命中曾经有那么段不短的日子,自己再也不愿意回望。

即便那时的我,拥有此生中最敏感的触觉,可以轻易地捕获埋伏在四周的一切讯息,哪怕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但除此之外,我什么也没有。

我不停地折磨自己,妈妈守着我,我也折磨她。

那几年,除了伤害我不会干别的。

每次拧巴过后都不停地道歉然后又拧巴然后又道歉,直至完全无力。

最恐怖的时刻是那两次意识放空时,我觉得自己肯定完了,我没办法掌控自己的意识,我不知道灵魂飘到哪里去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高一上体育课,一群女生围在一起讲超女,好像很热闹。

我也在,但聊着聊着我就不知道自己的意识跑到哪儿去了,那是一种和“走神”完全同的体验。

它也不在别处,它不在任何地方,它消失了。

某种意义上,死神降临过。

只不过没真的带我走。

我没想过这部电影是贾宏声对自己生病的日子的回望。

他与他的家人都挺勇敢的。

至少在这部电影里。

没有多少人敢这样重温病痛的折磨。

这是很残忍的,至少我不敢,怎么都不敢。

我看到他讨人厌的时候就像回到自己的某个时候。

很招人恨。

只是怎么样也恨不起来。

扫了一眼短评,心里挺难受的,看到很多个“装”字儿。

看过的人很多都很愤怒,很不屑。

他们都表达了一种最直观最正确的观感。

我也不觉得他无辜。

他们没说错什么。

只是难受是真的。

想起magasa在评价庞麦郎事件的知乎贴里面的最后一句话:毕竟,我们都该敬畏人的复杂性。

我不敢说凭着一部片子就了解这个人的多少。

或者说因为曾经也生病过,所以特别同情。

我真没这个感觉,也没这个必要。

正是因为曾经病过我更知道人在这种时候有多么可恶可憎。

因此也同样知道有多么想要摆脱掉。

只是,就像那场大雨,终有放晴的时候。

那时候的自己又不干净了。

人生病了也没有伤害别人的权利。

人可以侵犯自己的人权践踏自己的身体。

但是一切要在保证不冒犯到他人的情况下。

这其实又是个悖论,除非你是个孤儿。

只要你的家人还在记挂着你。

你伤害自己就不可能不伤害到他人。

人不能轻易生病。

生了病就得好好治病。

但有些病也许治不了。

自私的病人不值得被原谅。

但没有人愿意生病,真的。

(禁止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8 ) 顺其自然 let it be

当我发现自己处于烦恼的时候她来到我的身边为我指引方向顺其自然当我深陷黑暗的时空她站在我的面前为我指引方向顺其自然所有伤心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将会有一个答案顺其自然即使他们将要分离他们仍有机会看到一个答案顺其自然阴云密布的夜空依旧有光明它照耀我直到明天顺气自然Let It Be by Lennon & Mccartney When I find myself in times of trouble Mother Mary comes to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And in my hour of darkness She is standing right in front of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And when the broken hearted people Living in the world agree,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For though they may be parted there is Still a chance that they will see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And when the night is cloudy, There is still a light that shines on me, Shine on until tomorrow, let it be. I wake up to the sound of music Mother Mary comes to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9 ) 看《昨天》有感

当我发现自己处于烦恼之中 他来到我的身边 为我指引方向 顺其自然 当我站在黑暗的时空 他站在我的面前 为我指引方向 顺其自然 所有伤心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将会有一个答案 顺其自然 即使他们分离 他们仍有机会看到一个答案 顺其自然 阴云密布的夜空 将会有光明 他照耀我直到明天 顺其自然 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他出演过《银蛇谋杀案》《蜘蛛女之吻》《周末情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热爱摇滚,也渴望组建一个伟大的乐队,他敏感,聪明,自以为是。

但他也爱吃鸡蛋,面条,他只是一个人。

他于2010年去世,那年他43岁。

我想,曾有无数和贾宏声一样的文艺青年,他们目空一切,瞧不起身边的人;他们热爱摇滚,沉溺于音乐的世界中,不愿与外界交流;他们总认为自己是会成为很了不起的人....他们是叛逆的,是不被世界理解的。

社会当然不能提倡这些行为,我们需要的是勤劳务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不然,社会怎么能不断进步?那些文艺青年们,应该生活在一个独属于他们的世界,充满理想与虚幻,干净澄激,没有世俗的价值观困扰,没有那么多对和错,那样的话,他们会很幸福吧。

很多人都厌恶文艺青年,很多人都暗暗羡慕文艺音年,电影中有几个片段很令我靠憾:他躺在草地上,戴着耳机,听着音乐,突然,他停了下来,大骂着路上的行人,因为,他认为众人还没有弄清活着的意义;他对着天坛的回音壁大喊:"坚持住,贾宏声!"一声声回音就是他对自己的鼓励;他不愿和父母交流,为了10元与他们争吵,只是为了去吃一碗牛肉面,像极了不愿与家人沟通的叛逆少年;在一次激动中打了自己的父亲两巴掌,质问他活着的意义,接着就跪了下来:他不愿再演戏,认为演戏就是在骗人,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看完全片,你会明显感觉到,贾宏声,大多时候都处于迷茫与彷徨之中。

他质疑自己的出生地,血统,甚至父母。

他始终幻想着:出生于伦敦,有英国血统,是列侬的儿子。

直到被父母送去精神病院后,面对周围环境的压迫,在医生的"拷问"下终于认清了自己,他终究只是俩个东北农民的儿子,他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

可作为观众的我。

有些心酸,对于一个骄傲不羁的,生活高度理想主义化的人来说,他要认清自己,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呀。

贾宏声短暂的一生里,似乎总是在质疑世界,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在很多人眼中,他要名有名,要利有利,还有什么不知足?是的,他早已摆脱"little hunger",但他始终处在"great hunger"的状态中。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不明白。

当他将手掌挥向自己的父亲时,那两声似乎需耳欲聋。

父亲哭得很伤心,贾宏声也更加困惑,他的父亲,演了一辈子戏,骗了一辈子人,他的一生到底留下了什么?在高架桥下的他,搞下耳机,突然骂向马路上的人群,因为他不明白,大家每天奔忙劳碌是为了什么?像贾宏声那样的人,理所应当就是列依的儿子,为何他的父母却都只是农民? 我想,贾宏声染上毒品,冥冥之中似乎是必然的,他是不会满足于普通人的平淡生活的,他更愿意追求刺激,也借机暂时摆脱现实。

而毒品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命运。

现实中的贾宏声,从曾经的当红小生,到后来饱受毒瘾的折磨,再后来被與论所遣责与排斥,最后,他从自己的住宅跳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令人唏嘘。

不过,电影的结局还是比较美满的,结尾那一刻,贾宏声和母亲一起聆听着磁带里的婴儿啼叫声,两人会心一笑,好似重获了新生一般。

 10 ) 有些日子就像灾难

我的朋友,你生于孤岛行容迟滞,沉溺烈酒永远赶在天黑之前把自己灌醉一言不发,上床睡觉我的朋友,你有一个爱人一年到头坐在树上说他妈的,天气真糟然后倒头睡觉我的朋友,你写一本书在晕眩的梦里主人公懦弱、悲观、沉默寡言像极了你的父亲我的朋友,你憎恨生活曾杀心四起,却力所不及身藏利刃,只好拿它开瓶盖哈,英雄气短我的朋友,你活过三十就得去死还有什么新鲜的呢,你唯一的哥们儿不是说过他只有一个朋友,就是自己左手和右手总会玩累呢

《昨天》短评

看得有点难过但理想主义者如果不能看清前路那么一切都是个屁

4分钟前
  • zhuang_jay
  • 还行

感觉他这是青春期延迟呢,躁郁症,不能平衡精神世界与现实。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太自我太情绪化了

8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音乐也还行吧,犯不着一定要放Let it be吧。剧团工作者爸妈也许生活中就那么做作。

10分钟前
  • 嘉 玲
  • 推荐

以前总想 电影里面的主人公去哪儿的人 在别处有他自己的生活 一切都在我不知道的地方继续呢 而看到这里 想到他一切都在2010之后没能继续下去 都定在昨天啊

12分钟前
  • 嗲精
  • 力荐

有相似经历的人(不是指吸毒,是指曾经玩世不恭过的嬉皮过的人)会喜欢

13分钟前
  • 林愈静
  • 推荐

有喜欢的东西,应该努力为自己创造有序和清洁的环境、增强自身的认知,不应该陷入混乱。“太多人性的弱点被冠以艺术的名头后变得冠冕堂皇。不讨厌他,喜欢里带着点同情。太多事情因为性格中的弱点让他想不明白。我觉得他甚至没有明白一直迷恋的《let it be》真正要表达的。没有过内心由空虚绝望到重归平静挣扎经历的人,无法理解,没有过『对世界充耳不闻,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经历的人,无法理解。这是个人,往大了说,现在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样的大学,有多少人不是和贾宏声一样迷惘着,无奈着,努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旦支柱崩溃。”从电影里我没有看到努力和阻力,只看到了混乱。

18分钟前
  • 暗里忽惊山鸟啼
  • 较差

装b你算是装到点子上了

19分钟前
  • 大小暗
  • 还行

賈宏聲很做作~是他自己說的~現在發福成那樣~

21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还行

虽有无法被忽视的矫作感,不止是因为表达方式(摆拍、演绎),人物本身也.....但双刃剑的一面是,靠模糊边界描绘出的贾宏声形象的确可取,某种鲜明的时代性和力量呼啸过来,所以这部片子还是立得住。

23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回想一下那么久了,想当初和男人恋爱的时候居然看了这类型的片子= =

25分钟前
  • 桂花🌸君
  • 还行

当耳机里响起第一个音符的一瞬间,我看见了世界上最蓝的一片天,很纯洁很残忍,清净的一下子让我崩溃了。那一刻起我感觉我是列侬的儿子。这一段反复看了十多遍

26分钟前
  • Cross
  • 力荐

那时候,他一直活在自己的青春里,狂乱、不能自理甚至伤害无所不应的父母。

29分钟前
  • Eudemonia
  • 推荐

贾宏声,吸毒者,一个偏执、自卑、求真的演员,“列侬之子”、《出租车司机》的狂热爱好者——他毫不掩盖自己的生活,他将一切“真”呈现于观众。好友的陌路、母亲的误解、父亲的宠溺、姐姐的沉默都将他送上绝路,我们在他去世十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他,似乎更能理解他的行为,“贾宏声,坚持住!”

33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最后的结尾很有意思。到底是贾彻底恢复了,还是被现状规训了?如果是前者,这么样的暗示有点奇怪;如果是后者,为何不继续让其就医?这部片子用重演的方式再造“纪录”,确实很有意思。贾宏声一家人都是演技派啊。

36分钟前
  • tiiiiin
  • 推荐

可悲。在自我中沉沦的青年与父母之间相互伤害。可怜他得不到专业的帮助,但同时也讨厌他。讨厌他的无情,讨厌他的尖锐,讨厌他的无法自拔。文青真讨厌。

41分钟前
  • DustyDopamine
  • 还行

记得当年中戏逸夫剧场放映,到了精神病院“体验生活”那句真是全场爆笑。没想到如今贾宏声也离去了。

42分钟前
  • 粟熙
  • 还行

他不坏,可是他和我们不一样,也和他的父母一样。和他一起生活一定挺累的,他自己也挺累的,所以最终还是没有坚持下去。如果不是贾宏声已经自杀了的话,我可能也会骂他一句傻波依。但是已经知道了结局,我对他更多的只有惋惜了,我不希望这样的人出生,更不希望这样的人死去。你认识贾宏声吗?看过这部电影,就很难忘记他。

44分钟前
  • Fairy
  • 力荐

看不下去。阶段性精神病患者,也许时间能够治愈他,也许不能。

48分钟前
  • 潇湘公子
  • 较差

09入学那年影片分析课期末考看的这部《昨天》,接着便听到了「贾宏声于2010年7月5日下午坠楼身亡,时年43岁」的悲情结局。我记得看片的时候其实边不耐烦边鄙视着这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傻逼愤青,直到听到结局的刹那,倒是开始有些理解了。

49分钟前
  • Tito
  • 推荐

太多表演和自我合理化。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和周围一切格格不入的时候,只需要保持沉默就好了。太多的冲突意味着太多的希望。而希望本就不属于生活。19岁的时候被年轻女人带着崇拜说“你像贾宏声一样是个理想主义者”还会沾沾自喜地对着镜子欣赏自己新长了青春痘的下颌,现在我只觉得他是个不够愚蠢的愚蠢的混蛋。

52分钟前
  • ivauk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