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皮爸爸》我给7.0分。
我喜欢吴镇宇的表演,他真的是太帅了,而且演技炸裂,难怪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惜败给《树大招风》的林家栋。
精彩片段有:古天乐上吊、推销女楼震、六个爸爸聚餐、结尾的大飞机。
全片洋溢着怀旧的情怀,又突出励志的主题,不乏奇幻的穿插,加上超高的颜值,我很喜欢。
美中不足的是节奏有点拖沓,不缺尿点。
《脱皮爸爸》VS《本杰明·巴顿奇事》表现手法类似,现在俗称“致敬经典”但是国情不一样导致需要解决的矛盾不一样一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温饱问题折射出的社会矛盾。
一个是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满足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美使人愉悦的过程称之为审美本质来讲,审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只不过是审美趣味不同使别人愉悦的并不一定也会使自己愉悦。
就比如《脱皮爸爸》这部电影就像片中爸爸说的“要让人觉得讨厌,但是又没有那么讨厌”不知道导演和编剧是不是想要借主人公的台词说出自己的内心表达。
所以整部电影我也是在“实在受不了这部电影”“我要看看你还能耍出什么花样”这种“觉得讨厌,却也没有那么讨厌”中看完了全部。
然后被它征服与感动。
人只有活过了一生,才知道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好。
童年的无忧无虑少年的充满理想青年的斗志昂扬中年的中年危机老年的老年痴呆原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活过认真的,或者随意的快乐的,或者痛苦的都会在百年之后,烟消云散。
那么,现在的你,看过这部电影,这篇认真写的影评,心里是否会有触动?
是继续充满戾气,抱怨工作与生活还是重拾青春活力奔向未来美好世界只愿你,读完这篇影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蝉脱壳是为了飞向南天,爸爸脱皮是为了让我成长。
”原本以为是无厘头欢乐式电影,结果哭了我半场时间。
香港人口老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电影也关注到这一点。
失败的人生和老年痴呆的老爸,是那两父子也是香港的缩影,刚开始半小看得有点小尴尬,结果从父子两一起到大球场回忆小时候的球赛我便专注起来。
吴镇宇与古天乐演技没话说,春夏只要别瞎折腾好好拍电影我还是很喜欢她的,眼睛太灵动了。
费曼好可爱我私心给他+半颗星
总体而言电影还是很有诚意的,开头的节奏略微有点拉,后面渐入佳境。
尤其是不同年龄段的吴振宇在一起飙戏,表演的难度,场景的调度,可以说是近年来看到的港片当中最出彩的一段戏。
故事主要是讲古天乐饰演的田力行人到中年,面临种种困境,却在濒临绝境的时候经历了一场与父亲不断和解的奇幻历程。
你可以认为整个过程都是儿子的幻想,也可以认为是父亲在弥留之际给儿子上了最后一堂课。
爸爸脱的皮是故事的外衣,其实映射着父亲不断自我剖析的过程,借此给观众抽丝剥茧的呈现了一个男人一生的跌宕起伏。
影片开始,力行对父亲充满不屑与怨恨,认为父亲一生碌碌无为,毫无用处。
父子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与隔阂,甚至可以说古天乐将自己失败的人生归咎于父亲。
影片的立意起点很好,因为每个人其实都在受着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好也有坏,但是随着影片的推进,我们会好奇父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鸿沟与隔阂究竟从何而起?
父亲第1次蜕皮成为六十多岁的老者,原来这个时期的父亲虽然到处欠债,但是父亲依然活在当下,没有抱怨,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冷与热。
第2次蜕皮父亲变成了一个似乎洞穿世事的中年,我们看到一个父亲陪伴儿子度过了他的青葱岁月,他们一起看球吃小吃,一起跟母亲打打闹闹。
年幼的力行甚至快忘记了父亲作为一个男人曾经也是对家庭有所担当的。
父亲教导力行不要总说对不起,不然的话,讲多了就会变成口头禅,忘记了自己也应该对这三个字负责任,慢慢的对不起这三个字。
父亲告诉儿子:为人处世要做到几乎就让人讨厌,但又没真到这个地步。
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可以说父亲一辈子都在遵循这样的人生准则。
确实父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成功的人,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从这里开始古天乐对父亲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3次蜕皮,父亲变成了蛇形刁手里成龙的模样,那是七十年代香港的黄金时期。
他每天拿着小吉他,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甚至想和儿子的妻子和情人组建乐队。
原来,父亲有自己的才华和梦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变成了后来这个样子。
影片给了伏笔,那就是一个发夹。
虽然父亲很满意自己这个时期的皮囊,但是力行坚定地告诉父亲,即使只是一张皮,他也不会让父亲流落在外,于是冒雨捡回了父亲的皮。
这段剧情是在隐喻儿子对中年时期的父亲十分尊重,因为这个时期的父亲给了儿子重要的人生经验。
但是接下来剧情就直转之下,力行忆起了自己小的时候父亲的堕落。
他拿家用去赌钱,每天喝的醉醺醺的,只有靠自己的妈妈打工挣钱维持这个家。
父亲甚至还养小三,这些记忆都令力行痛苦不已,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思进取,为什么会堕落。
他所有的怨恨几乎都来自己于父亲这个时期的不堪,两人矛盾激化,打起架来……现实中,儿子被债主威逼,父亲为解救儿子困境完成了第4次的蜕皮。
一句始终无法说出口的对不起,更让我们看到了父亲身上那种坚韧执着的一面。
即便父亲没有为这个家拼尽全力,但是看到自己身陷困境的时候,父亲仍然会挺身而出,父子感情升级。
在危难之际,父亲第5次蜕皮,变成了壮硕的青年。
这个阶段的父亲是充满迷茫,充满困顿的。
他和力行母亲从大陆偷渡到香港,为了一口吃的,活得毫无尊严,也由此变得玩世不恭,郁郁不得志。
但此时我们仍然无法得知父亲为何沦落至此,剧情在父亲第6次蜕皮之后开始揭开谜底。
父亲变成了十几岁的少年,原来父亲口中的天路式战斗机曾真实地属于他的人生,并不是力行以为的吹牛。
曾几何时,父亲也曾翱翔于天际,可因为一次偶然事故,也就是那个发夹,导致了自己左眼失去了二成的视力,从此再也无法成为飞行员。
影片通过古天乐的视觉,详细的介绍了父亲如何坠入爱河,曾经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至此,故事基本讲完,但是导演又安排了6个时期的吴镇宇互相飙戏的桥段,也可以算是影片的华彩篇章。
6个父亲代表六个人生阶段,每个阶段的父亲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缺憾,他们相互推诿责任,追咎着不完美人生的原委。
但是古天乐的母亲表现出了对父亲极大的包容,因为她原谅、接受了父亲所有的缺点。
自大也好,固执也好,倔强也好,幼稚也好,堕落也好,母亲始终如一的陪伴着父亲,陪伴着力行,陪伴着这个家的起起落落。
由此力行也明白,一个家其实不需要多么辉煌多么富贵,两个人的相濡以沫,执手偕老,才是幸福才是成功。
6个父亲最后再次登上飞机,向终于成长的儿子挥手告别。
回顾父亲人生的同时,影片也穿插了古天乐个人的人生经历与感情纠葛。
原来他曾经是一名导演,红极一时,但是随着影片不再卖座,人生的剧本也急转直下。
面对女人的诱惑也没有把持住自己,整个片场也因为一把火而燃烧殆尽。
这是为什么妻子执意要离开自己。
不是因为他人生困顿,而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再振作起来过。
在亲历了父亲的人生后,他决定重新开始,签署了妻子给自己的离婚协议,跟着又拿出了结婚申请,并且郑重的向妻子说了那句对不起。
这个时候的对不起已经具有不一样的意义,他代表古天乐将为这三个字负起责任并从此开启了新的人生。
古天乐在此片中贡献了较为出彩的演技,但是和吴镇宇充满层次,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的表演相比,还是逊色不少。
尤其是6个时期的父亲,虽然有化妆和特效的加成,但是每个时期那种感觉还是拿捏的很精准的。
少年时期的懵懂青涩,青年时期的迷茫困惑,中年时期的浪荡不羁,壮年时期的成熟洒脱,还有老年时期的睿智淡然,最后是临终前的神志不清,都演绎的十分具有辨识度。
我个人感觉豆瓣的评分偏低了,略微看了一下影评,大致的意思就是说这部电影拍的过于直白。
确实,影片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就艺术价值而言,影片确实无法达到世界级电影的高度,格局还是偏小,很多地方似乎是怕观众看不懂,还要去解释。
比方说有一段古天乐的独白,十分清晰的表达了影片当中知了这个意象的隐喻,在我看来虽然不突兀吧,但是略有些尴尬,和剧情的缝合不是那么的自然流畅。
总的而言形式很新颖,但是故事内核是十分老套的。
无非讲了一个失败的男人,通过追溯父亲的人生历程得到了自我救赎的故事。
但我想说的是在近年来,港片逐渐式微的大背景下,依然有导演愿意如此用心的去讲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我十分感激这样的初衷。
我还是那样的观点,真正具有电影情怀的人一定会抱着宽容之心去看待每一部电影,只要这部电影是用心去拍的,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拿它去对标世界顶级?
本来国产电影起步相对西方而言就较晚,就好比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我们见过中年的睿智,就一定要苛责这少年的幼稚么?
如果我们希望这少年健康成长,难道不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关心吗?
我给这部电影打4颗星。
为着人到中年,还在苦苦力撑香港电影的吴镇宇和古天乐。
当然春夏饰演的母亲角色也非常出彩。
一个男人身上最大的魅力,就是那份责任与担当。
说过太多对不起的人,最终对不起的只会是自己。
挺好的题材,挺好的演员,却演绎的十分糟糕。
还有一部舞台剧一般感觉的电影大概就是李茶的姑妈了,期待满满,却也只是有些差强人意。
但耐心的看完,内核上还是感动了一下自己。
让一个男人最终成长的是那份责任,而让一个人最终走到自己该到的地方的,是那份担当。
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种模样,却没有一种模样会如同一个承担了责任,担当了生活的人那般的诱人。
这不是影评每个人生阶段都要面对不同的困境和局面,心态会各有不同。
回头望的时候,会埋怨当年的幼稚,不够努力,不懂珍惜。。。
但更多的,是缅怀我还有时间,我还有机会,我还有冲劲的年华吧?
还好还有相濡以沫的人,有责任和牵绊。
6个爸爸的圆桌“烩面”,是厨房里忙进忙出的妈妈支撑和协调的。
家庭是一个男人最小也是最大的格局,妈妈就是这个格局里的主心骨。
希望每个男人都有一个在背后支持他的女人,每个女人都有一个能扛起一头家的男人。
周末闲来无事重温了吴镇宇和春夏主演的《脱皮爸爸》,笑着笑着就哭了。
影片秉承港片一贯的喜剧风格,在台词里,动作里,以及演员的表演上,极尽夸张之能事,但是里面时不时冒出的几句台词,又会让你回味无穷,好像又挺有道理。
当然,电影里最让我惊喜的还是有古天乐的演出。
古天乐在一众演员当中,是唯一一个演反派也让我讨厌不起来的角色。
最近在时不时会看上一集的《创世纪2:天地有情》中,发现古天乐演的这个反派变态、精明、在错误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但是他仍然让人讨厌不起来,因为他是古天乐啊,他是那个演技与颜值与品行兼具的国民天王啊!
再说说这部电影《脱皮爸爸》,该片讲述了患有脑退化症的父亲突然开始蜕皮而不断变年轻,正处在人生困境中的儿子也因此重新参与、了解父亲的人生的故事。
看的是电影,品味的是自己的人生。
生活中有多少人会有那么一段时光像古天乐饰演的田力行一样,母亲去世,父亲老年痴呆,事业一落千丈,老婆因为自己的出轨而要离婚。
或许他的人生已经低落到不能再低落了,这个时候,他只能无奈的选择自杀,电影的巧妙就在于,它给了田力行一次机会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一次次经历父亲60岁、52岁、37岁、28岁、19岁的人生之后。
田力行慢慢又找到了自己的路。
父亲经常跟他说的一句话便是:“不要随便说对不起,跌倒后应该堂堂正正站起来,不要被挫折打倒。
”看到父亲被追债的人打得一点还击之力都没有,仍然只会跟他们说那么一句“不好意思”。
这个时候的田力行发现父亲真的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好像自己也多了很多对抗人生的力量。
电影中最打动我的一个镜头是田力行跟变年轻的父亲一起擦窗户时,恍惚之间,他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认真做完作业之后,会打开电视看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爸爸要抢电视看,小力行说:“你这么牛,为什么不买两台?
笨蛋。
”然后田父就开始追着小力行打,结果无意间,小力行把父亲收藏了已久的黄色书刊抖落出来了,又变成老妈追着田父指责,田母对着这对不省心的父子说:“你们俩能不能给我省点心。
”父子俩便乖乖的一起看起了动画片。
看着费曼跟自己亲生老爸吴镇宇的这场对手戏,着实有点搞笑。
恍惚之间,童年的一幕幕回忆都在田力行的脑袋中上演,原来自己跟老爸还有这么开心的时候,顿时眼里满是泪水,我也开始有点感伤。
为何小时候的快乐会是如此简单?
没有人会跟田力行一样有机会去经历父亲的人生,做到共情;也没有人会像田力行一样做到在关键时刻捡回一条命,让他去重新开始;更没有人会像田力行一样,收到父亲去世前这一份珍贵的礼物。
我们能做的只是更加坚强,不要那么容易被打倒罢了,毕竟,人生就这么一次,如果你放弃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如果在人生中向前行太累,不妨试试回望一下,相信历史可以启发未来。
吴镇宇在角色中寄寓了自己父亲的“中国情意结”在里面,古天乐在片中锲而不舍地寻找爸爸,是角色田力行的自我救赎,更是对当下年轻人的自省。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你以为那些总是在拖累你的人和事儿,其实是让你前进的力量啊!
这部影片是自己无意中在免费电影榜中看到的,开始看到名字的时候以为是一个类似于返老还童回顾自己年轻一生的故事,看完之后发现其实跟自己想的差不多,至于自己为什么还要写这篇影评,主要是看的其中能够得到什么:一,中国式父爱总是默默无声、总是以行动取胜,对于影片中力行(男主1)的境遇,他自己一直都在强调我的人生跌倒了谷底,已经是倒霉到不能再倒霉了,但他忘记了只有跌倒谷底才能实现上升。
所以他被自己的遭遇给打趴下了,他随意这个世界对他的蹂躏,只有接受是现在最不费力气能够接受的现实吧。
而吴镇宇的饰演的爸爸不是苦口婆心的告诉自己儿子,你要坚强,你要走下去。
电影通过父亲脱皮,一次次蜕变更加年轻,让儿子去感受父亲那个年代经历的事情,让他自己去感受父亲在遇到他的生活挫折时的勇气和决心。
我们总说父爱如山,有时候这种沉默不说反而更加有力。
二、告诉我们“对不起”不要轻易说出口。
也许是习惯性的口头禅,也许是习惯性的认怂,爸爸告诉儿子对不起是不要轻易说不口,因为这代表着你辜负了别人,你真的办不到。
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小差错出现,应该说不好意思而不是对不起。
因为当你把对不起说出来的时候,听到的人也会失落,那就真的对不起“对不起”的意义了。
在影片中有一段债主绑架了儿子,父亲开车摩托英雄豪迈的走来,随后就被打败在地,父亲说的不是对不起,而是不好意思,债主头目就想听他说一句对不起,在威逼利诱之下父亲在儿子面前做到了不要轻易说对不起。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对不起,因为说的多了形成一种习惯,我们更习惯对我们亲人肆无忌惮的伤害后以一句对不起结束,殊不知对不起抹去了我们的无意伤害,却给对方留下更加伤痛的一面。
我们习惯性把对不起作为我们做错事的挡箭牌,说了朋友坏话说一句对不起,我不应该背后说别人、打了别人一耳光说对不起,我一时没忍住、交代的任务没有做完说对不起,我实现是尽力了。。。。。。
对不起,给了我们太多的宽限和包容,让对方无法认真的反驳,因为你都对不起了再因为这件事起干戈就变成较真了。
三、生活不是你亲妈,不会总是按照你的意愿,所以遇到不顺意的事情不是跑到妈妈怀里告诉她你欺负我了,我不开心了,因为即使你哭的口干舌燥、寻死觅活,她也不会就是罢手。
所以遇到事情,可以沉浸在你的不易当中,但是不是浸泡。
沉浸是你有选择,你可以沉浸一段自己后发现自己不能这样颓废,可以再次觉醒,重新整装出发;而浸泡则是你被淹在里面,想想自己都淹在里面哪还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最终只能是自怨自艾。
所以生活不会因为你说自己不如意就放弃对你的折磨,因为本身生活就是折磨人的小妖精。
既然不能在你不顺中就此停止,那么我们为啥要停住前进的脚步。
不管生活怎么摧残你,你都要想方设法反击回去,而最后的办法就是告诉她,尽管你不是我亲妈,但是我会按照亲妈期望的样子活下去。
3月份的国内影院是外语片的天下——既有《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古墓丽影·源起之战》《黑豹》这样的好莱坞大片,又有《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这样的奥斯卡获奖新贵。
华语电影只能纷纷避走。
有限的电影通告中,有一部华语电影非常显眼——《脱皮爸爸》本片此前曾入围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男主角吴镇宇还凭此片获得了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当然还有新晋影帝古天乐。
一夜成名的年轻影后春夏。
然而,看完电影后,我无法被所谓的中国电影的诚意打动,一向厚道皮薄的杉姐真切感到豆瓣5.7的评分实在太高了,平心而论,2·5分已经是我能给的最高分。
2.5分中,1分给吴镇宇的演技,1分给春夏的颜值,0·5分给竹升面。
首先,故事的创意不错。
中年失意的儿子田力行(古天乐饰)是一位导演,少年时小有成就,却在中年遭遇危机,赔光了所有的钱还欠下一大笔债。
失意之际偶遇初恋,稀里糊涂出轨。
母亲病逝、妻子要求离婚、追债的每天堵在家门口要他割肾还债。
没有比这更丧的油腻中年了,这还不算。
家里还有一个年迈的痴呆父亲(吴镇宇饰演)。
父亲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已经认不出儿子,还大小便失禁。
田力行酒后把父亲关在厕所,第二天却看到了一张父亲的皮。
从此之后,父亲每天脱一次皮。
从79岁到60岁、52岁、37岁、28岁、19岁,一天天变嫩,一天一天恢复青春活力。
是不是让你想起了什么——那个大帅比皮特从一出生的老头到回到襁褓里的婴儿的故事?
老实说,故事创意借用都无妨,关键是能否抓住这类电影的灵魂。
一个人,返老还童的过程有太多好玩之处和人性深度了,我们继续看本片的表现。
父亲变成了一个比田力行还要年轻的帅气小伙。
60岁的父亲不再大小便失禁,在街上四处逛四处跑,健康重新回归。
52岁的父亲开始吸烟、偷了老板的票带儿子去球场看球。
37岁的父亲生龙活虎,在外面找女人、和大街上的小流氓混在一起,甚至还觊觎儿子的初恋情人、妻子。
这段真我替编剧捏了把汗,如果父亲真的和儿子的妻子情人有任何不伦之恋,不敢相信这位能力不逮的编剧能有什么妙招来圆。
28岁,父亲是一个非常羞涩、腼腆的大男孩,有空军飞行员的梦想。
19岁,父亲和母亲刚刚谈恋爱。
19岁是父亲和母亲相遇的那一年,儿子在一旁见证了父亲认识母亲以来的点点滴滴。
儿子看到老年失禁的父亲时的不耐烦与不理解,父亲干脆脱皮让儿子看看自己年轻时风华正茂、英气逼人的样子,比儿子男人气多多了。
应该说,故事创意很好,编剧还加入了个人成长与香港城市变迁、老年人养老问题、历史问题等一系列私货。
可惜,导演多时空叙事的能力显然没有经受考验。
父亲的脱皮没有《本杰明·巴顿奇事》那样的特效和化妆技,作为本片最大的看点,导演似乎无心表现,甚至港片传统的搞笑能力也完全欠奉。
父亲是从大陆来的,在香港白手讨生活一路非常不易,本以为编剧此处该有闪光,但这样的经历都随着母亲的一句其实你父亲最不容易这样的话而轻轻带过。
拜托,电影是干什么的?
铺垫、前戏是用来干什么的?
不就是为了让故事该发光的时候发光、该搞笑的时候搞笑、该升华的时候升华。
脱皮这样重要的创意不就是为了展示普通叙事所展示不出来的人物光芒吗?
《脱皮爸爸》如此就沦为了一篇记录父亲经历的流水账。
还有特别想问问导演,男主脱皮后身上那个黏糊糊的东西是什么,羊水吗?
父亲一开飞机导演就忘了化妆和磨皮,但是隔着面具也能让人发现人物跳戏了啊。
本片最大的亮点是吴镇宇的表演。
吴镇宇饰演的父亲从79岁脱皮到19随,年龄跨度达60岁。
他把37岁之前的父亲演得帅呆了,而且每个年龄段都有清晰的表演落差,所以当六个爸爸围在一个桌上吃饭的时候,你不认为那是同一个人。
古天乐和春夏的表现灰常一般,古天乐饰演的儿子大半时间流于表面,该出戏的桥段都没有响声;春夏的贤妻良母处处跳戏,她不像六个父亲中任何一个人的妻子,更不像一个母亲,唯一剩下的就只有颜值了。
我想,豆瓣之所以给这部电影打5.7分的原因在于,电影虽然有很多BUG,但也有泪点。
最精彩的一场戏当属吃竹升面那一场。
父亲每次脱皮都会把皮放在家中的某个角落收好,本以为那些老年面孔会一去不复返,但是没想到母亲的一锅竹升面让其他五张人皮一起复活,大家就像睡完一觉起来吃早饭一样自然从柜子里爬了出来围成一桌。
这锅竹升面是父亲对母亲最美好的记忆,它能唤醒每一个时期的父亲。
六个父亲你责备我、我责备你,最后把所有的罪过都推到了那个和小流氓混在一起的37岁父亲,后来才发现这个看上去最无可救药的父亲却承担起了家庭中最艰难的时光。
每一个年龄的父亲都是不同的人,但他们都是父亲。
有一句话,父亲就象冰箱里的灯——每家都有一个,但冰箱门一关上,谁也不知道他在里面干什么。
这句话用来嘲讽那些庸碌的形同虚设的父亲,可这句话同样可以赞美那些默默地把家庭重担扛起的父亲。
六个父亲带着母亲坐飞机飞向了远方,只剩下儿子在那里和他们挥手告别,歌曲《长大就是这样》渲染的刚刚好,成功戳中泪点。
电影的闪光之处是这么孤立,以至于我被电影感动之处却丝毫不能拉高它的分值。
很多人说《脱皮爸爸》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可是诚意难道仅仅是中心思想,难道诚意不代表对剧本的匠心沉潜,不代表对电影细节的极致展现?
抱歉,这样的诚意我get不到,豆瓣5.7分那样宽容的评分对于我这样宽容的人来说太魔幻了。
当情怀与努力和一部电影的水平是两回事时,答案很简单,那是伪情怀。
想拍出好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本文首发今日头条《电影烂番茄》,作者:杉姐,转载,联系请豆邮,或微信公众平台(《1895电影评论》)留言
不会写影评。
只是把看的时候感动的台词记录一下。
“又尿了!
一辈子都这样,废物!
”(骂完爸爸,他自己也哭了)#一声叹息啊!
对不起不能随便说,只有在很重要很重要的时候才能,说了是要负责任的。
#如同唯唯诺诺的社畜你我,在生活的重压下早已学会了“凡”求诸己。
送你去养老院、送你去幼儿园#父子一场,就是这样啊。
我不干点爷们儿的事情怎么让你爸啊#高燃!
为父者,刚!
肩膀不硬怎么撑起这个家#扛下来为人处世要做到几乎让人讨厌但又不真的讨厌#经验你别小看这个小东西(发卡),没有发卡就没有你啊#那些有意义的物品蝉脱壳,为了飞天;而你,为了我重生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摔倒了)无论多疼都要自己站起来,要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还记得当初的梦想吗真正厉害的是你爸爸,他的人生不断遇到困境,每一次都很努力的熬过去长大就是这样。
我终于在现实里,放弃自己;我终于在谎言里,瞧不起自己。
我攀不过的山太多,每天疲惫的生活。
笑迎每天的起落蝉、纸飞机、天路式战斗机(离婚协议签字) 为什么这次能下决心?
有些事总归要面对的。
做人不该有太多对不起,最后对不起的只有自己纸飞机掉在地上,可以是坠落,也可以是降落。
再次起飞,又会是新的开始
虽然没有那么好看,但我很喜欢。仿佛看到一个放飞自我的草稿,笑点和泪点都很有毒,却被带的莫名的感动。想知道费曼看到这么多爸爸内心阴影面积……
如果不是春夏,我是绝对不会去看的
给我琛哥打电话
可爱的费曼
其实可以拍的更好,有些泪点太生硬,没有带入感,吴镇宇这个片子多年龄段,还是演的不错。每个人都有不平凡的人生,过去的,过不去的,现在已经成了过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结束后访问时得知原剧本为舞台剧时顿时恍然大悟。舞台剧的场景感比比皆是、用在电影里就显得略为跳脱,司徒慧焯无法完美驾驭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很多片段还是很精彩很感悟。吴镇宇十分出彩。
最后一个镜头儿子摸着将死父亲的手,手上脱皮的特写镜头,我都能感觉到眼泪马上涌下来了,结果一个快速的调度又开始讲起了大道理……整体还是太话剧,很多东西没有习惯用镜头和画面去展示。
无法抗拒的港式温情
不知所谓,只看到两个主角拼命尬戏,但是人物的有些情感还是get不到,电影整体超像是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又很俗套,结局更是八百年前的老套路。
3.23我两个小时一直在想后天要不要和他去看捉妖记2 到底要不要和他去看捉妖记2
春夏是真漂亮
吴镇宇本该凭此片再拿影帝,奇幻中满童真,谈笑间人生过
能把有趣的题材拍的如此无趣,导演你真有趣。
太!难!看!了!刚开始还挺搞笑的 古天乐的自带尴尬感有帮助 有不少粤语梗 还挺期待能这种本地化发展 结果没多久就江郎才尽 导演根本无法操作舞台剧改编 生硬 僵化 跳脱 离地 尼玛还有不知是不是抄来的强奸观众式尬cult 侮辱观众式尬励志 特效可怕 配乐糟糕 越后约像破罐破摔
好厉害,古天乐和吴镇宇俩人就演了一部电影,没有多余的人物形象
有一瞬间的泪目
作为一部奇幻温情喜剧片,居然能毫无起伏、毫不感人、毫无笑点。为什么电影里的儿子们只要认识了年轻时的爹,就一定能理解爹了?发现爹年轻时偷渡到香港真的很辛苦,就瞬间原谅爹赌钱输了以后打妈妈打自己的事了哦。要是六个我爹同时出现在我面前我火速自杀,谁要理解你啊
都演的好好 男主们
前面剧情有点漂,后面有点尴尬,几个爸爸一起飞下去的时候,我都快被节奏哭了,想想却没啥感动的。放映完吴镇宇从我身后座位起来,近距离看着走了两步就感觉超级有气质!古天乐日常耍酷
多好的奇幻线索,故事却讲的平淡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