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愛·回家之開心速遞,开心速递,爱·回家第四季,Come Home Love: Happy Courier,(Come Home Love: Lo and Behold

主演:刘丹,单立文,汤盈盈,吕慧仪,罗乐林,马贯东,苏韵姿,周嘉洛,陈浚霆,吴伟豪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7

《爱·回家之开心速递》剧照

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1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2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3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4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5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6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13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14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15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16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17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18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19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NO.20

《爱·回家之开心速递》剧情介绍

《爱·回家之开心速递》长篇影评

 1 ) 《奇遇》

前半部分5星,后半部分3星,综合4星。

这次观影体验超棒:前几天热的不行,立秋之后气温下降,晚上凉风习习非常舒服。

因为是晚场,现场观众较少,前、左、右都没有人,后排有两对情侣,非常有素质,没有制造任何噪音。

观影中遇到笑点部分,后排小姐姐适时献上银铃般的笑声,气氛烘托很到位。

电影前半部分笑点密集,超级好看。

后半部分就有点强行热血了:年轻的贾冰为什么非要拿跑步冠军?

他遇到人生难题,怎么看也与跑步无关啊,拿个跑步冠军就能解决问题了???

中年贾冰陷入圈套,背负上亿债务,去任日天的办公室偷个文件就可以化解危机???

任日天发现办公室被入侵,这可是事关几亿债务和要不要蹲监狱的大事,居然还有心情摆曲别针、扶共享单车???

好无语…………

 2 ) 剧情硬顶!乏味一般!《奇遇》排雷

最近看完贾冰主演的新电影《奇遇》,综合感受非常非常一般,一般到有点硬编的那个水平,也一般到有着很强的松散拉胯滋味。

这部电影的笑点是零散和抖机灵的,节奏是有点拖沓的,同时剧情开展也是平淡和俗套到完全对不起主人公的穿越机遇的。

还有还有,电影那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内核也是塑造得寡淡无味的...总的来说,这就属于一部只值得在茶余饭后用来乐呵一下子的电影,是完全不值得专门跑去电影院观看的。

具体来说,这部电影安排了一场横跨数十年的年轻男主和中年男主灵魂互换的奇遇,然后通过这场奇遇让男主(主要是中年男主)从丧失生活热情,走向重燃生命斗志以及明白幸福就在身边的道理。

这个设定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开场那大几分钟针对中年男主的落魄和压抑的塑造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灵魂互换后的经历就真的怎么乏味就怎么来。

中年男主确实曾想过买彩票买股票买房产来发家致富,但这些念头也就作为笑料一笔带过,然后就一根筋想着靠自家餐厅的创业来发家致富...明明后来就能随时和互换到未来的自己沟通上,但就愣是没有了买彩票那回事。

同时男主在餐厅经营的方法施展上也是毫无看头,什么在运动会上强行打广告,什么搞一个充值返现活动,什么用亏本价去卖套餐...然后就足够引爆客流,再然后就是登上各大媒体头条,再再然后就是小店换大店并等着大老板前来投资暴富。

这整个过程几乎不能给观众带来任何的高能和惊喜感,这个发展经过就完全对不起男主的“未来人”身份,属于编剧随便找些手段就硬将男主顶上人生高峰而已。

观众感受不到任何的爽感,它的糊弄程度和后来大老板被一只鹅赶跑是旗鼓相当的,都属于编剧没活的硬扯为之。

再进一步说,这部电影的编剧是不太有能力驾驭这种穿越和改变未来的题材的。

除了前面说到的高能感完全缺位外,对未来的改变的设定也是完全看不出心思投入,就属于那种“想改变的时候就改变,不想改变就可以不改变”的敷衍,妥妥的工具化呈现。

不仅如此,这种敷衍的编排还见于内涵价值的诠释上,对应的具体呈现便是“硬将一场比赛的冠军当成人生转折点”。

我理解编剧是想用男主坚持拿下冠军来反映成长,强调出人生意义不一定要靠金钱来实现,以及更强硬一点的“金钱买不来真幸福”的理念。

但理念宣扬最没意思的就是硬顶(即为了表达而表达),制作人在没有交代清楚,或者说设置足够的外部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 突然就将剧末的那场比赛的冠军设定成“男主最大的心病”,这就属于非常生硬的强行成长刻画。

在观众看来,那也就是一场比赛。

你要说比赛对男主是如同生命般可宝贵,是一次都不容丢失的,那刚开始那场假装瘸腿的比赛又算什么呢?

或者进一步说,最后那场比赛的赢下又是否密切关联着男主的关键学业晋升?

而中年男主往后的数十年落魄人生,是否也和当年没有赢下比赛密切关联呢?

这一切都没有交代清楚,就直接当做“最重要”的默认设定抛出。

在没有交代清楚最后那场比赛的必要性和可宝贵性的基础上,让男主毅然决然拒绝重金收买,让他宁可让老爸背负沉重债务也要坚持高尚---这整个过程就属于愣头青式的理想主义诠释,属于强行成长的剧情编排而已。

所以说贾冰的这部《奇遇》其实可看性是不太足够的,它要么就是用强行温情来让男主拒绝诱惑,要么就是用人物的降智来达到剧情推进目的。

比如男主的那位富二代,他和他的有钱老爸究竟要憨憨到什么程度,才会在看到男主恢复青春活力之后,立马倾家荡产的投入呢?

也比如富二代的拖延病症,就纯纯属于降智的刻画方式,用烂梗式的写法来为主角团达成拖延目的而已。

不是说打着“喜剧”旗号就能够随便糊弄的,否则贾冰又如何洗刷掉“烂片掌门人”名号呢?

 3 ) 奇遇:谢谢你,当18岁的热血撞上43岁的沧桑

看《奇遇》之前,我对着购票软件上的“双穿喜剧”标签愣了愣神。

这年头,穿越梗早就被翻拍烂了——不是回到过去买彩票,就是魂穿未来当大佬,近十年来穿越元素早就不那么新鲜,套路熟到能背出下一句台词。

但散场时摸着笑疼的肚子,看着片尾滚动的字幕,突然想起那年在QQ空间爆红的签名:“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原来有些道理,真要等活到故事里的年纪,才懂它藏着多少叹息。

先问个暴露年龄的问题:你还记得自己18岁时最想拥有的东西吗?

《奇遇》里的黄遇奇,18岁时的愿望写满了千禧年的莽撞——想染一头红到晃眼的头发,想在网吧包夜打通关游戏,想让严厉的老爸看看“厚街男孩”也能闯出天地。

而43岁的他,愿望却缩成了生活的褶皱:房贷能少还点,老板别总加班,儿子别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叛逆。

一场流星雨,让这两个黄遇奇撞进了彼此的人生。

不是简单的“回到过去”或“跳到未来”,而是18岁的灵魂住进43岁的躯壳,43岁的心事塞进18岁的皮囊。

这种“灵魂×时空”的双向穿越,成年脑的算计对上青春壳的鲜活,每个错位的棱角都擦出既好笑又扎心的火花。

穿越剧总爱给主角开“上帝视角”开大重启爽文人生,但《奇遇》偏不,偏偏要撕碎这种幻想。

43岁的黄遇奇回到1999年,本想靠着“先知”搞点快钱,结果对着彩票站的号码墙发懵——谁能记清二十多年前的中奖数字?

想劝当年的自己“别跟那黑心老板”,却被18岁的热血怼回来:“你懂个屁的梦想!

”后来他学着用成年人的手腕做生意,搞“饥饿营销”、蹭免费宣传,钱没赚多少,倒把当年一起翻墙逃课的兄弟推得越来越远。

原来所谓的“时代红利”,从来填不满人心的窟窿。

而18岁的黄遇奇闯进2024年,活脱脱一部“人类早期驯服现代科技珍贵影像”。

对着手机支付一脸警惕:“这钱看不见摸不着,丢了咋办?

”在会议室里把“内卷”听成“烤肉”,对着老板喊“你这方案还不如我游戏策划”。

最戳人的是他发现43岁的自己居然有房有车时,先是狂喜拍桌,翻到房贷账单后又瞬间蔫了——当年以为“30岁前赚够一百万”是底线,没想到成年人的世界里,一百万只够填生活的坑。

这两个黄遇奇,像在演我们每个人的两面,我对这俩人彻底改观。

贾冰把43岁的隐忍演得入木三分:被老板训话时攥紧又松开的拳头,给父亲交住院费时手抖的细节,还有看到儿子疏远自己时,喉结滚动却没说出的话。

可当他身体里住进18岁的灵魂,突然就敢染着红头发跟领导拍桌子:“下班时间到了,我要去看晚霞!

”那种反差,像看到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自己,突然翻了个身。

王皓的表演更让人惊喜。

他演的18岁少年,在43岁的身体里蹦跶时,连走路都带着没被生活锤过的轻快;可当他开始替“自己”给父亲擦身、给儿子开家长会,眼神里的茫然慢慢变成沉重——原来当年总说“我没事”的老爸,抽屉里藏着一沓病历;原来自己当年讨厌的“唠叨”,如今成了想对儿子说却没机会的话。

电影拍到后半段,笑声渐渐轻了。

43岁的黄遇奇在1999年的教室里,看着当年的自己和兄弟勾肩搭背说“永远不分开”,突然想起现在连对方结婚都没去;18岁的黄遇奇在2024年的医院走廊,数着父亲每年七万的住院费,才懂当年老爸为啥总说“省着点花”。

那些以为“只要重来就能改写”的遗憾,其实不过是每个年纪都躲不开的功课:18岁要学的是“热血不能当饭吃”,43岁要补的是“别让生活磨掉热气”。

结局没有逆袭爽文的套路。

两个黄遇奇回到各自的时空,日子还是老样子——43岁的他依然要加班,但会在周末陪儿子去操场跑步,像18岁时那样追着风笑;18岁的他依然会碰壁,但给家里打电话时,会多说一句“爸,你别太累”。

没有暴富,没有开挂,只是心里某个褶皱被悄悄抚平了。

走出影院时,晚风里飘着隔壁奶茶店的音乐,突然想起18岁写在QQ空间的那句话。

其实哪有什么“归来仍是少年”,成长本来就是把18岁的莽撞,酿成43岁的从容;把43岁的沧桑,调成18岁的热辣。

就像电影里说的:“青春不是年华,是心境。

” 所以啊,别怕生活给你出难题。

18岁的你看不懂43岁的难,43岁的你忘不掉18岁的勇,这场双向奔赴的“奇遇”,不过是让我们开始懂了:所谓人生,快乐是选择

 4 ) 从“奇遇”中读懂人生

与一般通过“穿越”逆天改命的设定不同,《奇遇》一开始就不打算拍成爽剧。

它完全可以采用常规套路:比如让43岁的黄遇奇回到18岁,凭借25年在人海沉浮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改写已然偏航的人生,摆脱事业失败、婚姻不顺、家庭不睦的“中年危机”,重启人生。

但《奇遇》没有这么做,它采用双向穿越的方式——让43岁的黄遇奇和18岁的黄遇奇互换灵魂——通过身体与灵魂的年龄错位制造喜剧笑料,同时探讨不同年龄段应有的正确心态。

18岁的黄遇奇得到了43岁的灵魂,深谙人情世故,深知商业机密。

原先那个只知泡网、一心跑步的懵懂青年,一跃成为壮大家族产业——铁锅炖的创业者。

直播玩法、会员模式、饥饿营销……这些21世纪20年代诞生的商业手段在世纪之交大放异彩,让自家餐饮生意蒸蒸日上。

与此同时,“利益熏心”的他自带压榨员工属性,遭到好友们的唾弃,少年老成的黄遇奇抛出的“金钱才能维系关系”的观点,更是让原本亲密无间、毫无利益纠葛的纯真友情渐行渐远。

43岁的黄遇奇正遭遇着“中年危机”,重获18岁的灵魂后,不仅让他在困顿的职场如虎添翼,也挽救了濒临破碎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环境:他变得会说情话,讨妻子开心;会理解儿子跑步的野心,携手追逐梦想。

未被社会规训的他,原本是任劳任怨的底层牛马,如今却开始向上司叫板,摇身一变成为整顿职场的领头羊。

然而,现实压力依然如影随形:父亲脑梗住院需要高昂费用,儿子只爱跑步似乎没有前途……原来一切“一切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互换人生,并没有让事情朝着完全顺遂的方向发展,上天在打开一扇窗的同时也关闭了另一扇窗。

由此,18岁黄遇奇懂得了43岁时自己的艰难,43岁的黄遇奇也了解了18岁自己的理想。

这便是“穿越”的意义,当两人重回旧身,43岁的黄遇奇铭记18岁的理想,股子关系不再艰难;18岁的黄遇奇知道未来等待自己的艰辛,开始作出更好的选择,至少不会增加父亲的生活负担。

“错位人生”制造了很好的喜剧效果,给人一种反差萌。

想象中年身体承载少年灵魂,会作出怎样的荒诞行为?

少年躯壳暗藏成年思想,会有哪些乖张的举动?

通过放大不同时段身体与灵魂的矛盾冲突,同时借助不同年代的潮流风向来制造喜剧效果,带来的是轻松愉快又接地气的笑剧体验。

特别是将过去的时间线设置在千禧年之交,杀马特、洗剪吹、非主流……这些元素引发了怀旧风。

通过QQ,两个年龄段的黄遇奇可以相互沟通,这也是电影超越一般穿越剧的地方。

电影结尾,“灵魂交换”的喜剧效果被反转。

面对任爸的收买,43岁的黄遇奇记起自己18岁时的初心,果断拒绝了金钱的诱惑,成功拿下跑步比赛第一名。

18岁的黄遇奇不也如此吗?

面对好友陷害、即将背负巨额财务和刑事责任,天真的他见识了成人世界尔虞我诈的关系,见证了人性的黑暗,这对于他回到18岁时,无疑是一个教训,让他珍惜初心,同时也警惕他人的“恶心”。

电影通过两段“奇遇”人生,重置了“励志”这个主题。

即便人生仍未改变,生活依旧平凡,但努力过何尝不是另一种收获?

关键是要有一种好的心态:18岁的时候懂得感受18岁的美好,43岁再来考虑43岁的困难。

成长为一个普通人又如何?

只要活好当下,“奇迹”总在眼前。

 5 ) 爆笑又深刻的好片

当18岁和43岁的自己相遇,会发生什么?

片名已经揭晓,这是一场奇遇,是神奇的相遇,是遇见奇迹的发生。

这是一部轻松搞笑又解压治愈的好电影,既能让你开怀大笑、又能带来人生思考,绝对是近期值得走进电影院观看的好电影。

这部电影可以当做是成年人的解压神器、是献给中年人的疯狂喜剧。

贾冰在两种年龄两种状态之间切换自如,43岁的中年社畜带点丧气又懒散的样子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些年近半百的中年男子,似乎人生已经可以一眼望到头,于是便已经躺平,对周遭的一切都丧失了进取心和好奇心。

而当18岁的自己穿越而来之后,年轻的会灵活变通的脑子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一下子为原本死气沉沉的生活带来了崭新的昂扬姿态,平静的生活出现了积极向好的变化。

比如,带头准点下班、在游戏里毫不留情地直接怼领导,这些无视领导的威压、轻易就整顿职场的举动,想必在中年社畜们看来是十分解压、很燃很爽的。

当然,穿越后的错位也带来了一些笑点,许多25年前难以想象的东西,在18岁的自己看来一定是非常新奇,在不了解这个时代的情况下非常自然地带出了不少笑点,青少年的莽撞和天真在不同场合得到了印证,在旁人看来有些尴尬或者不明所以的行为,屡次逗得人捧腹大笑。

王皓此次的表演也很棒,外表上带有少年的清爽与朝气,而内心里却住着一个43岁的老灵魂。

他把43岁中年人充满了“老奸巨猾”和人情世故的处事方式表演的很到位,能够让人相信少年的身体里确实有一个有点油腻圆滑的中年人。

无所不用其极地故意博取眼球、借用电视台的平台来宣传自家铁锅炖生意,在店门口与朋友打配合、大搞饥饿营销,都是利用多年后很常见的营销手段来扶持家里的生意,同时也展现出43岁的自己在获得了一些人生阅历之后油腔滑调、心思灵活的一面。

近年来,杨皓宇在多部大银幕作品中都有出色表演,这一次也不例外,将父亲的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

年轻时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付出很多,而直到老了还是惦记孩子、一门心思为了孩子好,坐在轮椅上伸出颤颤巍巍的手,把作为秋游费的“最高大奖”递给贾冰的那一刻,我相信有许多人都红了眼眶,为这样纯真无私的父爱而感动。

电影在轻松搞笑的外壳下面,包裹着严肃现实的内核。

18岁的头脑来到43岁的身体中,最初感受到的是成年后无拘无束的自由,包括“染发自由”“可乐自由”等,可是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父亲高昂的住院费用、工作上被人扣的黑锅,未经世事的18岁青年也必须要承受这些“自由的代价”。

成年人的世界远没有青少年那样单纯,这里有许多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欺骗背叛,享受到成年人的自由、也要面对这些人性的黑暗面,要学会应对这些困难。

另一方面,阅尽千帆的43岁中年在穿越之初就认定了要一门心思搞钱,利用此后多年的丰富阅历来帮助自己家里挣钱,却在这个过程中与曾经很要好的朋友们渐行渐远,直至此时才意识到,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终于寻回了自己的初心。

43岁的他,终于学会了暂时放下眼前的苟且,抬头望向诗和远方,去追寻那些曾经被自己抛弃的珍贵的东西,在身体和心灵两个层面上都回到了18岁。

身为中年社畜的我们或许也应该思考,是否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失去了什么?

如何找回遗失的美好?

 6 ) 《奇遇》:千禧年怀旧与游戏化电影

这波肯定也是千禧年怀旧,我感觉如果换个档期或者时间,应该能创造出像《从21世纪完全撤离》那么好的票房来,毕竟都是同一个类型的电影,只不过一个是面向未来怀旧,一个是面向过去怀旧。

基本剧情很简单,就是黄遇奇自己穿自己,18岁和43岁的自己交换身体,然后通过QQ这一古老又新潮的社交媒体作为中介进行交流。

看完之后确实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流星雨?

手机?

时空交错?

像,太像了,仿佛一位故人呀。

但是!

我要说但是!

就是这个设定像《你的名字。

》整个内容确实是完全本土化存在,这里没有两位相恋的人跨越时空的恋爱,有的只是一个刚刚青年和迈入中年的自己在不同时期的重生。

、当然,这个电影还有很多故人的感觉。

比如电影开头一大段旁白,一方面是黄遇奇的生活窘境,是中年危机下与老婆孩子相处的逐渐麻木,另一方面则是任日天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一段为自己的假药做宣传的话,虽然难免让我想到徐峥《逆行人生》的前半段,但这中间依然形成了一种非常巧妙的讽刺。

如果只是18岁的黄遇奇想的是,自己要是几十年之后能给有钱没人管就好了;43岁的黄遇奇想的是,自己要是回到几十年前身体那么好就很好了——那这电影就有隐隐往烂片的方向发展。

但整个观影过程大家都真的各种笑得不行,这不只是因为高级喜剧本身就是误认和错位所带来的反差感。

电影《戏台》也是这么玩的,大嗓门和金啸天角色的互换,大嗓门不认识洪大帅带来的身份误认,让电影前半截充满着荒诞感。

这部《奇遇》也是这么玩的,虽说是自己和自己魂穿,但少年时和中年时对周遭的相处方式就是不一样。

大家期待00后整顿职场,其实是期待学生气整顿职场,这不18岁的黄遇奇就来了嘛。

这几年看了太多牛马类型电影,像是《年会不能停!

》《诡才之道》《胜券在握》《编号17》《浪浪山小妖怪》《长安的荔枝》《戏台》等,加笑点大多都是呈现职场人有好苦,反过来呼应年轻观众的心。

但这个《奇遇》不一样,这个萝卜蹲作为某种职场文化代表,很快就被18岁的黄遇奇给打破了。

甚至准点下班也是一个超好的风气,人家没有真的整顿,就是换了一种会更加活泼的风格。

反过来看老大哥回到过去,带回去的是什么呢?

是几十年的人生经验。

但是屁用没有,彩票、炒股、炒楼,你要啥啥不行呀。

真正笑点密集的,其实是家长会那一段,就王皓真能演,给演出了一个中年人的魂,不管是伸手就来的抽烟,喝茶吐唾沫星子,太像了。

说起来王皓和贾冰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上次也是时空穿越,是女性题材(有点像《你好,李焕英》)电影《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贾冰和王皓应该算是岳父和女婿的关系?

这当然也不是马多第一次和贾冰合作了,之前《末路狂花钱》他是编剧。

我想大概齐应该票房是希望对标《末路狂花钱》吧。

但我在想,这个《奇遇》的成本还是很高的,有1.5亿哦,按照现在这个票房,不知道能不能收得回来,希望后面口碑会好一些吧。

扯远了,这部电影虽然在贾冰喜剧(尤其是他的沈阳齐德隆冬强影视公司出品)下有一种批量生产的美感,除了我前面提到的《我才不要和你作朋友》《末路狂花钱》以外,还有今年的《假爸爸》都是他旗下的,都是贾冰主演的电影,都有各种误认喜剧梗,不是身份错位就是信息错位,又或者是时空穿越之类的内容。

但《奇遇》呈现出一种与其他电影不同的文化美感,而且这对贾冰类型电影来说一个全新的喜剧源。

为什么呢?

我想关键就是千禧年所夹带的各种文化符号。

时间就这么卡在1999年,千禧年到来之前,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意义的时间节点,尤其是千禧年作为“节点”的跨越,把中间的25年正好一跃而过,成全了一种本来就是人类对不同时间的自己的跳跃想象。

电影刚开始就已经在营造一种千禧年感,那就是win98电脑打开的模样。

这真的就是很巧思了,在电影结束的时候又来一出,就给人一种在映后字幕还能整活的风格。

win98打开的就是QQ消息,这是作为用来提前告诉观众出品方主演美术等系列人员名单的画面,我是没有想到后面竟然也会通过QQ自带的功能来完成不同时空自我的灵魂对话,给人一种这是不是就腾讯投钱专门搞的一个宣传片儿的感觉?

但是有一说一,这个元素确实非常复古,非常怀旧——我的天呐,那么多像素级的QQ头像,然后真的让人想起来非常尴尬的一件事情,那就是QQ空间的日志,QQ相册是有一个时光机功能:就是提醒你过去几年你说的那些社死行为还会再一次涌向你的眼前。

这其实已经足够让台下看电影的观众脚趾扣出三室一厅的魔仙堡了,而且这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幽默怀旧的点,这种强烈的怀旧气氛在电影中含有各种呈现,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那头型,杀马特、洗剪吹、大刘海,还有那种五颜六色穿在身上的衣服,王皓可以穿,厚街男孩三人组可以穿说起来他们片尾唱的那首歌,我真服了,越南语版的《错错错》呀,这个好像是零几年的回望复古感,但是李治良也确实是有那味儿了。

你说这种歌让b站的田一名去唱不是更好吗?

我是没有想到贾冰居然可以驾驭这种风格,牛!

当然千禧年文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当年流行的东西和之前其实在其他地方已经流行过,但是慢慢传唱到内地的文化,它是一种交融风格。

就像电影里有两首老歌,一首是有时间传唱度的《光辉岁月》,还有一首就是朴树为了迎来千禧年唱的《New Boy》。

光辉岁月九几年就流行的歌,而NewBoy是99年左右写的歌。

这种交融风格实际上也体现在除了两段既定的相互交流的历史之外,还有2条被改变的历史线。

我们能注意到黄遇奇在交换了身份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在不同的人生中经历这些事情,好像是在想着改变自己当时的既定人生。

但是消失的冠军奖杯其实就已经告诉了我们。

因为两个处在不同时空的人的经历。

一个是创造了未来的历史,因为变动了历史线,另外一个则是脑海中获得了新的记忆。

这点其实还蛮重要的,18岁灵魂的黄遇奇到43岁的身体之后,乍一看好像是没有继承之前的那些记忆,毕竟一个人的意识是不会孤立产生的,他一定是在无数个其他意识中交织而成的。

但实际上由于过去的那个自己不断的变动时间线所产生的一些未来的变化,就会不断涌入新的黄遇奇脑海之中,然后他会重新去回想这段过去。

这就是为什么他其实本来是说不出那种特别中年丧气的话,最后在和儿子对话的过程中还是脱口而出了。

当然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游戏化电影。

虽然整个电影刺激游戏要素的部分非常少,甚至没有《灵笼2》的多,但他依然是身处游戏世界中,可以不断读档存档,做最好自己的游戏化电影。

按照施畅在自己的论文中对“游戏化电影”的解读,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三种基本形态,时空设定游戏化,情节结构游戏化和视觉呈现游戏化,每一个其实都是符合这部电影的。

在电影中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画面告诉我们它就是游戏化的电影。

一个是那个代餐粉还有多少天上线及预售金额的大文字块,另一个就是任日天强迫症不断重新摆好共享单车,不管是背景音还是画面都是超级马里奥。

只是我没有太明白那么有趣的宣传点,那么有意思的千禧年怀旧文化,为什么我在抖音小红书上没有看到他们在这方面去下功夫呢?

要我说还是营销宣发做的不对呀。

 7 ) 《奇遇》带你领略人生的激情彩虹

可以存档再来的人生奇遇玩过游戏的都知道,失误了可以存档再来,人生倘若可以这样那岂不是快哉美哉!

电影《奇遇》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人生可以互换,人生可以存档再来!

这妥妥的一部发疯类型喜剧啊,一键秒回最佳装态谁不想要啊!

因为灵魂互换而有了一个灵活的脑子,就能紧跟当代社会潮流,一下子成为办公室萝卜蹲王者秒杀其他同事,甚至还会自主开发新的团建游戏,带动公司全体劳逸结合,准点下班,秒变当代年轻人整顿职场的典范,简直就是爆爽神操作!

甚至向未来世纪借来“直播玩法”,玩“会员模式”,启动现在司空见惯那个时候还凤毛麟角的饥饿营销,灵魂互换带来的是满满的开挂人生。

贾冰经过连续几部喜剧电影的磨炼,贾冰的喜剧表演已经日趋生动自然,可以说是相当的稳,两个时代切换自如,43岁的社畜中年人特征准准拿捏,18岁的热血向上年轻人状态也都尽在掌握,贾冰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本正经之中自带癫狂喜感的喜剧风格。

王皓他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精彩演绎了“少年感大叔”的圆滑世故,无论是面部特写表情,还是特意的模仿未来中年自己的细节动作都是很在线的靠谱感觉。

其他两个女配角,李梦演的性格夸张外向,郑合惠子则是略沉稳之中透着嚣张,她俩的表演并没有因为不是主角而被淹没,而是演出了属于自己表演特点的角色棱角。

奇遇除了演员,影片的主题也是颇有深度的自己可以不同年龄段灵魂互换其实就是拓展了个人的成长时间线,覆盖的是全年龄段的共情宽度,从成年人角度看,其实是走出生活、身份和关系的桎梏,拒绝成为无聊的固化的大人,从年轻人角度解读也具有类似的积极意义。

以不同阶段“灵魂互换”设定将理想与现实的错位作为命题,探讨的是人生选择和人生坚持的主题,同时也辛辣讽刺了一些迂腐的社会规则。

18岁灵魂血性方刚,无知无畏,灵魂互换后将少年人独有的血气带入了成人世界,在初尝了成人世界的自由、无拘无束之后,最终还是躲不过这一切自由所要付出的代价,父亲脑梗治疗高昂的费用,儿子坚持跑步的渺茫前途,问题好像又回到了亘古的原点,是向前看就是向钱看?

与此同时,43岁的灵魂在年轻躯壳内感受过了生活的畅快之后,最终也还是意识到了金钱依然还是主导的地位,所以就有了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利用未来的已知信息,扩大自家铁锅炖规模等,但始料未及的是,43岁的人生阅历在18岁也变成了一种负担,金钱至上的理念驱动使他与朋友渐行渐远,最后是失去的比得到的还要多,灵魂转换的得与失表现的对比鲜明,揭示主题的力度也比较到位。

再加上精妙的金句台词:*感觉自己忽然好轻松,内心都变得暖暖的!

*活成了他人的配角,自己的反派*他们是员工,不是人*现在很好,但少了点儿温度这样的台词设计有嚼头,有共鸣、有温度,耐回味。

这部电影是献给每一个对人生仍然充满激情的你的奇妙礼物,看似轻松愉快,但实质上是一部很有精神内涵的穿越喜剧,灵魂互换之际,带来了人生不同阶段心态的置换和体验,18岁需要43岁的阅历,43岁也需要18岁的冲劲,只要你摆正心态,把握当下,无论是哪个年龄,你都能邂逅属于自己的激情彩虹。

 8 ) 《奇遇》|重燃热情 重获新生

真的被贾冰和王皓主演的《奇迹》笑到了,双向穿越的设定,全员喜剧人加盟,让人观影的时候频频发出爆笑,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了一场轻松解压的治愈“理疗”,身心大获裨益。

以前总觉得现代人越来越抽象,每个人的精神状态愈发“美丽”,但是看了《奇遇》,让我惊觉在千禧时代生活过的人们也别有一番独特的精神状态。

互联网兴起,时髦的“杀马特”穿搭,录音带里传出振奋精神的音乐......每个人的状态都是昂扬的,甚至有些“过度”兴奋的,不得不夸夸影片里的千禧复古风置景和服化道,让人梦回那个经济上行的摩登时代,相信很多80后和90后的朋友在看电影时都有一种亲切感。

但即便是在那个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人,人生依旧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难题。

就像故事的主角黄遇奇,不论是青葱少年还是中年大叔,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烦恼。

人在失意落魄时,会陷入自我怀疑:“人生要完蛋了吗”?

近几年出现了不少关于“重启人生”题材的影视剧,《奇遇》以其浓烈的千禧时代风格引发共鸣,又以双向穿越的设定满足观众想看到更多元改写人生的可能,在喜剧外衣的包装下,笑着看完影片的人心里有了一种更为豁达面对人生的心境。

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里,生命不可重来,我们无法回到过去重启人生,但是面对生活的态度和处理繁杂事务的心境,是可以重新整理的。

我们实际缺少的不是重来一次的机会,而是对生命的热血和激情。

摆正心态,重燃热血,才可“逆天改命”。

中年的黄遇奇落魄得让人心疼,职场受排挤,家庭不和谐,看起来人生处处碰壁,人生没有光芒可言。

但是当他和青年黄遇奇灵魂互换后,原来颓废丧气的中年大叔,丧气的状态立马反转,不仅有活力、有激情,而且敢质疑“规则”,敢挑战“权威”,那种只有年少时期才会有的直率和激情,那种眼底再次焕发明亮与清澈,是由内而外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果然,拥有一颗年轻的灵魂,才是“不老”的秘诀。

联想到自己,工作了以后班味儿越来越重,在很多消极的时刻幻想人生能重来一次才能解决掉眼前糟糕的事情,看完电影才发觉,原来自己只是在日复一日中失去了对生活探索的热情,慢慢失去活力,变成无聊的大人。

其实我们应该对人生充满激情,对生活抱有期待,才能有“奇遇”人生,最重要的是以何种心境面对生活,摆脱那个日渐麻木的自己,为生命注入新的能量。

 9 ) 《奇遇》:“双穿流”穿越,与“奇”迹相“遇”

当18岁的热血灵魂落入43岁的疲惫躯壳,当Z世代的经验被带回千禧年,“双重穿越”之下是对"人生重启"的一次命题解构,我们都是普通人,活好当下一定会与自己的奇迹相遇!

18岁的黄遇奇顶着"人间清醒"的爹味内核,在90年代的县城街头喊出"人生就是要搞钱"的超前宣言,直接把这两年爆火的营销手段搬回去,开直播办会员随地大小演,翻身做起了“大预言家”;43岁的身体因为有了年轻的灵魂反而成为了团建最积极分子,进而靠着无与伦比的精神状态当上“整顿职场第一人”。

这种时空错位引发的梗密集轰炸,直接开启穿越主题电影的第一阶段——逆天改命之爽文我来写。

但影片的智慧在于拒绝止步于浅层的爽与解压。

18岁的热血灵魂在目睹父亲脑血栓的瞬间突然哑火,那些曾经以为的"岁月静好"背后,是无数个凌晨三点药材市场的奔波;43岁的衰老灵魂在少年的躯体里重新留意到野花的芬芳,也在用直播理念经营新店的过程中,发现“诗和远方”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

笑中带泪的双重变奏,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如果我穿越回18岁,我也不一定高考就能考更好,我也根本没想过要记那年的彩票中奖号码,我也可能没办法说服家里再花钱买套房;而如果我穿越到了43岁,我就一定有能力去协调和身边人的关系或者让可能离世的人留下来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但是“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

”18岁的灵魂在感受过上有老下有小之后,最终理解了责任的重量;43岁的灵魂在体验过90年代的质朴后,依然选择回到未来;这种对"青春滤镜"的清醒解构,让电影超越了单纯的“重返90年代”的怀旧之作,更深的是对每个时代的深情凝视——原来真正值得守护的,从来不是某个特定的时代,而是心中永不熄灭的热忱。

就像电影中那句台词所说:"岁月会带走我们的棱角,但带不走我们对世界的好奇。

"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更真实的则是大多数人的人生都不是爽文,重要的是守护好自己那颗心:当我们还能像18岁那样热烈地拥抱生活,像43岁那样坦然地面对代价,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能成为属于自己的"奇遇"。

这或许就是电影送给所有在生活中奔跑的人的礼物: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那个眼里有光的少年——因为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失去赤子之心,而是学会带着赤子之心穿越岁月的风霜。

 10 ) “没什么大不了的,都能过去。”

谁规定穿越就得是“拿着攻略闯古代”“揣着彩票号码回十年前”?

《奇遇》偏不按剧本走。

这哪是穿越,分明是给两个错位的灵魂扔了个“生活盲盒”,拆开一看,全是始料未及的哭笑不得。

老黄以中年人的心态和阅历,住进了18岁青春洋溢的身体里,面对校园生活,那副笨拙又努力适应的模样,就像一只闯进瓷器店的大象;小黄带着少年的热血与莽撞,附身到43岁疲惫的中年身体上,在成人世界里横冲直撞,每一个举动都充满了荒诞与诙谐。

从时代差异的错位来说,千禧年与当下的碰撞,智能手机、二维码与老旧自行车、网吧的对比,让我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不禁感叹时代的变迁。

然而我们记忆中的穿越电影似乎总离不开“开挂”的诱惑,主角穿越后轻松获得巨额财富、无上权力,走向人生巅峰。

可《奇遇》却摒弃了这种虚假的爽感叙事。

老黄重回18岁,满心以为能靠预知未来改写人生,可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他终于明白,即便有了穿越这个“作弊”机会,没有资本和能力的普通人,依然难以轻易改变命运。

小黄穿越到43岁,起初被现代科技和所谓的“自由”迷花了眼,但很快就被父亲高昂的住院费、公司的麻烦事以及职场的尔虞我诈拉回现实。

他体会到了成人世界的自由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代价。

电影没有用虚幻的逆袭来满足观众的一时之快,而是让我们看到生活的艰难与不易,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去走。

就像电影里说的“没什么大不了的,都能过去”,带着这份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奇遇” 。

奇遇 (2025)7.42025 / 中国大陆 / 喜剧 / 马多 / 贾冰 王皓

《爱·回家之开心速递》短评

零分!

5分钟前
  • 和栗胜
  • 很差

没脑洞,太老套,玩不出花,就别拍了。

9分钟前
  • 迷天大圣
  • 较差

题材挺好,但被拍废了,神叨叨的一批

10分钟前
  • 木力
  • 很差

不会拍就不要拍

13分钟前
  • davidt
  • 很差

太太太牛杯了

16分钟前
  • 寻风电影
  • 力荐

只有“戴着生化防毒面具沙漠里踢球”能留下印象;标记“哈萨克斯坦电影”已看;编剧和表演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苏联解体三十多年了,阴影没散。

21分钟前
  • 小胖她帕比
  • 较差

哈萨克日常黑苏,算是传记了,真实历史应该不至于这么离谱。封面还当什么灾难片,结果这马就出现了一次

26分钟前
  • bba34
  • 力荐

看不懂,拍的神马玩意

27分钟前
  • 风里来雨里去
  • 很差

看过~

29分钟前
  • 凉泉粒
  • 还行

居然有点“沙丘”的末世科幻感。但把一个前苏联题材的电影拍得如此的惊心动魄还有神秘感,非常难得。虽然对前苏联体制的抨击无法回避,但起码没有刻意去清算。

34分钟前
  • 影视圈前沿观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