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菊美》以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为蓝本创作,讲述了藏族乡长菊美多吉短暂一生中的动人故事,为观众呈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20多岁从学校毕业后到33岁生命戛然而止的历程。
菊美多吉是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患有高血压,不能过度劳累,不能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但却仍在高原上长期坚持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
2012年5月,菊美多吉因劳累过度,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
影片将新闻叙事与诗化艺术有机结合,带有一种新闻报告文学式的力量,彰显了菊美多吉式基层干部爱民奉献的动人人生轨迹。
首先,我不否认有可能因为文化差异导致导演想表达的点我根本理解不了,所以没被打动。
接下来讲讲我自己的感受。
这几年主旋律的影片相当不少,虽然没有刻意留意,但是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难免也看了不少,原本感觉觉得主旋律影片不再是小时候记忆里那种夸张到不是人的节奏了,开始回归真实,尽管仍然为塑造人物形象而夸大其词,但是我们在共产党员的身上不仅看到了党性,也看到了生而为人的人格闪光点和人性犹豫与徘徊。
所以我把这部电影称为旧的一贯的主旋律电影的回归。
首先,能感觉到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是采取的这种跳跃式的平铺直叙方法着实欠佳,每个事件都没讲透,主人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也并没有铺陈好,导致其实最后一个送主人公离开的那么多人来看他的场景有些突兀,同类电影来说《孔繁森》的过渡与铺垫就好得多。
其次,一条路串联起来的故事串成了天雷滚滚。
这个地方我虽然感觉如此但是有些保留,怀疑与各地区文化不同有关,包括婚姻、子女、家庭,几个点都似乎是硬加进去的,格外雷人。
再次,主人公形象的打造又向“不是人”迈进。
我一直觉得一个好党员和一个有喜怒哀乐自私伟大的人并不矛盾,甚至一个可以打动我们的伟大党员形象并不见得和死亡相关,而是在自私与无私之间、懦弱与勇敢之间、私欲与博爱之间的那种挣扎与选择更为动人,当然,那并不是说无条件的不分状态的都选择后者,你身边如果真的有任何时候任何节骨眼任何情况下都选择后者的人,你不会觉得需要防着他么?
最后,一个基层干部,的确十分苦逼,常常拥有着微薄权力,却在第一线落实着最宏观的政策,辛苦与贫寒都不难想象。
但是,一个轻易就会把自己累死的基层干部,着实应该反思。
伟大是伟大了,为党和人民做贡献了,但是其实党和人民需要的,是一个拥有管理能力与管理技能,能够活的久一点、为人民多贡献一些时候的领导干部,我们敬佩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豁出命去的领导,我们更希望你们能留着命多顾念我们。
所以主旋律电影,别再大肆宣传那些为了党的领导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境界了行么?!
让那些真的心怀百姓的领导们学会如何顾惜自己进而为人民谋福利吧!
再回到总结句向菊美多吉致敬!
在这个太容易被物欲腐蚀、太容易被懒惰侵略的年代,还有你为了你在乎的最底层人民的幸福奔波奋斗,人民很感念你!
单位因七一组织了《天上的菊美》一片的观影活动。
片子还是不错的,藏区风景实在太美。
菊美的事迹也很感人,最后我都落泪了。
可是请问,基层干部们只懂得解决问题,以舍弃小我的精神用生命为百姓付出,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片子有几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刻,其一是,菊美准备回家看望刚刚生产完毕的妻儿时,一位老大爷求作为乡长的菊美帮忙解决问题。
菊美之前刚刚帮这位大爷找回了十头丢失的耗牛,不一会儿,这位大爷又上门要求菊美讨要工资并且劝说儿子搬入新房。
菊美暂时放弃了回家,而是帮助了大爷。
这样当然没有不对,可是乡民一有问题就找乡长并不应该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这一方面说明了村民受教育水平之低(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他乡干部的不作为和乡政府部门的不完善。
其二是,巴姆要求菊美去成都看病,在成都的小旅店里,菊美安慰巴姆的话,等房子都建好了,路都修好了,人民都好了,我就有时间了。
颇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值得大家敬佩和赞赏。
不过另外一方面,这也是对自己家人的不负责和不尊重,是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
难道我们需要的是让基层干部用自己的生命和家人的惋惜来服务群众吗?
难道“家家户户都过上好日子”这一天是永远不可能到来的道理他不懂吗?
最后是,影片的结尾的字幕显示菊美多吉在死后被追授“四川省优秀党员”等称号,并且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向菊美同志学习的活动。
为什么每次都要等到死后才发现这位同志的好,为什么不能在生前就及时表彰?
为什么要开展向菊美学习的活动,不权衡好身体和工作,家庭和群众也值得学习?
客观地宣传菊美的事迹,就算人民群众的眼睛不是雪亮的,心也是通透的。
在观影之前,我先从网上了解到此片是讲述菊美多吉先生的一生。
他身为基层干部,非常热爱藏区工作,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的许多平凡事迹通过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让我几度潸然泪下。
影片以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为基础,真实的记录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012年5月18日,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在开了2个村大会、走访了10多户村民后,深夜返回宿舍时,因劳累过度于次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
菊美多吉生长在甘孜州道孚县木茹乡,是一名很淳朴的藏族人。
影片中,原乡书记退休回家在离别时,叮嘱菊美要找老婆,他便铭记在心。
后来接到任务去县城接巴姆老师,没想到第一次见到巴姆就一见钟情,菊美当场毫不掩埋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我记得有一幕是这样的,菊美跑到巴姆的学校求婚,突然外面开始打雷,菊美意识到马上就要下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于是毫不犹豫准备投身“战斗”中,就在那一刻,巴姆答应了求婚。
我想巴姆也是为菊美的爱民奉献精神所感动吧!
有一天,菊美接到电话说巴姆给他生了个男娃,菊美高兴的像个孩子,激动的不知所措,正准备驱车回家看儿子时,牧民上门求助,他立马答应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因为在他心中,群众事永远排第一。
工作空隙间,他跑到一个山谷边,对着家乡的方向用他沙哑的声音喊着:巴姆……巴姆……自己家里老婆生孩子,都希望老公在身边陪伴。
可菊美工作太多脱不开身,在撕心裂肺的呐喊中,现场的观众都能深深体会到他心中对老婆孩子的那份愧疚。
2008年,菊美从扎拖乡纪委书记调任龙灯乡乡长,其间被检查出患有高血压。
医生告诉他,一定不要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但他却当作“耳边风”。
在这11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不顾自己身体,一生恪尽职守,为他的工作,为他的牧民们无私奉献着。
社会需要更多像菊美多吉一样的好干部弘扬“正能量”。
观影之前我不认识他,但现在他已不是荧幕上的菊美,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菊美。
作为一部主旋律的电影《天上的菊美》,电影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做作的表演,也没有大红大紫的明星,只有真实和淳朴以记实的手法记录了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一生。
菊美多吉先后在道孚县最偏远的扎拖乡、龙灯乡、瓦日乡工作,为了藏区发展和民族团结,扎根基层11年,2012年5月因病殉职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3岁。
电影里他是那个憨直的藏族小伙子,黑黑的脸庞永远充满朝气,骑着摩托车在崎岖的山路上为了村民的各种琐事奔波不停,为了村里修路一次又一次地做工作,终于劝服了迷信的大叔。
为了说服游牧的老乡修建新房一次次奔波在草原,终于感动了固执的老阿爸。
他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却一心惦记着为乡亲们要来好的土豆种子。
他正直善良,热情似火,第一次见面就表白的傻小伙却没时间陪伴在妻子的身边,没有时间陪伴在家人的身边。
看着电影上的一幕幕画面我们深深为之感动,伟大不止是英雄式的保家卫国,还有默默地付出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执着。
菊美多吉,他是雪域高原上一只永恒的雄鹰,带领着藏区人民不断激发信心、不断努力、创建了藏区人民的幸福家园,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在观影之前,我先从网上了解到此片是讲述菊美多吉先生的一生。
他身为基层干部,非常热爱藏区工作,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的许多平凡事迹通过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让我几度潸然泪下。
影片以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为基础,真实的记录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012年5月18日,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在开了2个村大会、走访了10多户村民后,深夜返回宿舍时,因劳累过度于次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
菊美多吉生长在甘孜州道孚县木茹乡,是一名很淳朴的藏族人。
影片中,原乡书记退休回家在离别时,叮嘱菊美要找老婆,他便铭记在心。
后来接到任务去县城接巴姆老师,没想到第一次见到巴姆就一见钟情,菊美当场毫不掩埋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我记得有一幕是这样的,菊美跑到巴姆的学校求婚,突然外面开始打雷,菊美意识到马上就要下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于是毫不犹豫准备投身“战斗”中,就在那一刻,巴姆答应了求婚。
我想巴姆也是为菊美的爱民奉献精神所感动吧!
有一天,菊美接到电话说巴姆给他生了个男娃,菊美高兴的像个孩子,激动的不知所措,正准备驱车回家看儿子时,牧民上门求助,他立马答应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因为在他心中,群众事永远排第一。
工作空隙间,他跑到一个山谷边,对着家乡的方向用他沙哑的声音喊着:巴姆……巴姆……自己家里老婆生孩子,都希望老公在身边陪伴。
可菊美工作太多脱不开身,在撕心裂肺的呐喊中,现场的观众都能深深体会到他心中对老婆孩子的那份愧疚。
2008年,菊美从扎拖乡纪委书记调任龙灯乡乡长,其间被检查出患有高血压。
医生告诉他,一定不要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但他却当作“耳边风”。
在这11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不顾自己身体,一生恪尽职守,为他的工作,为他的牧民们无私奉献着。
社会需要更多像菊美多吉一样的好干部弘扬“正能量”。
观影之前我不认识他,但现在他已不是荧幕上的菊美,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菊美。
《天上的菊美》真实、感人地向我们叙述一名优秀的基层共产党员怎样带领藏区人民改变藏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
风格质朴充满诗意,向大众展现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真实的生活状态。
摆脱了以往简单地突出崇高的“固有模式”,而是在影片情节内容上更加接地气、贴近老百姓,塑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基层英模“小人物”。
观众看着眼里,感动进心里,菊美作为一名尽职尽责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深入每个人的脑海,让我们对“小人物”又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
这部电影最先吸引我的,是封面上的陈瑾,一身赭红色的衣袍,还以为是与宗教有关的故事。
虽然后来发现是讲述基层干部好人好事的主旋律片子,但是也没有失落失望,因为电影真的不错。
首先是剧本扎实,语言生动,很有当地特色,没有俗套和空泛,后来才知道编剧是藏族人。
再有就是演员表演到位,陈瑾自不必说,主演是一个帅气的藏族小伙,非常写实贴切,其他群众演员也是自然真实,连扮演男主妻子的江疏影也活脱脱一个藏族姑娘。
当然,最让我喜欢的,还是甘孜藏区的壮美景观。
因为去年刚刚去了稻城亚丁,一路上的见闻让我特别难忘,所以剧中的实景拍摄自然让美好的记忆扑面而来。
五彩的经幡,清澈的河水,辽阔的龙灯大草原,还有一幢幢四四方方的漂亮房子。
记得当时在路上看到那些房子就特别喜欢,剧中对此还专门做了介绍,说这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叫做“从牛棚到别墅”。
看着藏区从医疗,住房到教育,就业等各个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终于体会到基层党员干部菊美的姐姐觉姆——一位女性出家修行者发自肺腑的赞叹:你们共产党做到的,我们做不到。
本片作为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反映藏区基层民族干部工作和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以菊美生前的先进事迹为蓝本,真实、感人的向观众娓娓道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怎样带领藏区人民改变藏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
另外,《天上的菊美》作为一部时代主旋律的影片,在影片的形态和表达上,相较于其他主旋律影片更有新意和突破,摆脱了以前主旋律影片的“固有模式”,在使影片情节内容更加贴近老百姓的基础上,在影片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是充满了诗意,视觉上的美感更是冲击着观众的眼球。
菊美被称为“最美基层干部“,他十一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舍小家顾大家,把真情、青春和热血倾注到本职工作中。
我们要学习菊美多吉,以开阔的胸襟,有情有义,大度开明,团结人、凝聚人、感召人、包容人,与群众打成一片,结为一体,形成“铁关系”,成为真朋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宽广的胸怀,赢得信任,获得支持,争得主动。
要勤勉尽责,干事如牦牛般有劲。
人生在世,活一日须尽一日之勤;缺少干事奉献的人生,是一部残缺不全的人生。
菊美多吉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把一生的情和爱都播撒在高原,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土地和人民,值得我们钦佩,他那33岁的青春和生命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比西藏天空好看,更有表现力的。姐姐太美。剧情就有些欠缺啊。。。给摄影师和剪辑点赞
单位发的票 本来想打一头走人 结果就看了下去 比起小时代 筷子兄弟 我觉得这个更能看下去
女神江疏影自带一个赞,其实演员都不错,拍得也不错啦
为了人民和为了家庭只不过是两种价值观而已,谁也不比谁更高尚。
都是组织去包场的。主旋律片的拍摄手法有个很大进步,可惜在表达方式上依然过于夸张,有些急躁。ps:景色的确美
何弃疗
单位包场……因为看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种男主角画眼线刷睫毛膏的大烂片,有几个笑点和很多美景的《天上的菊美》反倒有种“哎呀还不错耶”的感觉,差点都想打三星了……可是多少年了,从焦裕禄到菊美多吉,“我为人人、让我去死”的狗屎观念还在被歌颂,呵呵,人民的好干部你能不这么作死吗?
阿旺仁青
单位组织看的片子。那个藏族干部,明明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不去治,还对老婆发脾气。死的时候才33岁,留下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儿子、怀孕的妻子、需要他自助的阿姐......这难道是一个干部应该追求的生活吗?!
被单位抓去洗脑…
全片看完,我只能说康定的美景吸引了我。不由的要拿一部同类型的片子做比较,《第一书记》由沈浩日记改编,不论在情节安排,浪漫情怀,人物刻画上,都比本片强太多。我记得李援朝同志在沈浩日记中说,他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熬夜看完了沈浩的日记,我后来也是一口气读完的。希望相关部门在拍片的时候也要
求爱那段震惊了 少数民族就是直白啊。让喇嘛自力更生我看是西藏问题的根本之道
爱情和阳光照耀着我☀️
西藏很美。又是一个三顾家门而不入的为民干部辛勤工作最后积劳成疾的故事,怎么说呢,精神可去,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从电影来看,整个电影太平淡,没有任何起伏,只能给三分了。从菊美本身来看,是无价的。也许自己永远不会成为这样的人。
终于不是高大全。
按照**要求观影…主旋律拍成这个样子,已经可以给呱唧呱唧了…ps. 里面的美女是“阮莞”耶,由此可见电影还是花了钱去拍的……
毕竟是免票,回头还得写影评。
菊美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是新时代的焦裕禄,他将成为精神符号永远值得大家敬仰和学习!
好干部永远高大上,所以好干部永远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