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还可以吧,不过去看的时候影院的排片有点少的可怜,被《小时代3》挤得不行了。
去看之前,就料想到时一部喜剧片,但是一开始看了一半还以为是像中国合伙人一样是励志片,看到后面又发现是喜剧片……看的我跌宕起伏。
这部电影的红火程度一定是比不上插曲小苹果了,不过电影总体上来说还是值得一看,至于里面有个励志歌感觉也可以的。
放眼一看,评论基本上一水倒,说献给直男癌重度患者们的廉价春药;说Loser的情绪极其浓烈,全程无笑点;说关键时刻给观众作出错误引导。
说的好像大家都去过纽约,实在瞧不起还在北京通州混的我等屌丝一样。
我要说我就是没去过纽约,连护照都没用过。
我很奇怪,连前任攻略这种靠段子和“郑凯”“韩国思密达帅锅锅”撑起来的电影也能打到6.5的分数。
猛龙过江(都不是鲤鱼跳龙门)怎么就评价这么低呢!
电影里面主线还是挺清楚地,一个筷子兄弟屌丝逆袭,梦想着当上歌星,火遍全球,有钱有车,赢取白富美。
一个是白虎兄弟黑道逆袭,讲诚信,赚良心钱,回去和胖媳妇双飞(是双宿双飞!!!
)。
主线和次线相互独立但又有基本的联系。
是,几个外国演员有点水,枪战场面有点面,打斗技术全靠声效。
可是我看的不是国!
外!
大!
片!
国!
内!
武!
片!
看的是节操和情怀,看的是那种在小城市不温不火生活勉强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认同感。
我也有理想,当初在牛逼的杂志社工作的时候也想着可以有一天能混出头,找个money多多温柔多情帅到遭雷劈的老公,秀恩爱,秀事业,住大house,生个英语说得比我还溜得儿子,爹娘在亲戚朋友面前假装娇羞低调的说:“哎,我们家孩子过的还行吧!
”但是,我没混出来;money多多的老公没看到,温柔多情帅到像王大治的我连毛都没遇到过;秀的都是自己的散碎一地的三观,女汉子型的神经病;只有house,没有大;勉强骗到一个陈老师,还没有结婚的打算;未来估计儿子只能会说东北话:“妈,你给我整啥吃的?
”爹娘每天发自肺腑的面对亲戚朋友说:“我们家孩子可愁死我了!
”这就是我面对的生活,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我打着行李包回了老家,开始了饮水机的生活,加热,保温,加热,保温。
七点半起床,八点开车出门,上午改改稿子,开开会,上上豆瓣(最近风声很紧,什么网站都上不去,只有豆瓣);中午吃饭,午休;两点半起来上班,打开网站,看看世界杯谁他么运气好赌球赢全家的,看看周一见,且行且珍惜的段子,再和同事说说家长里短,单位谁的婆婆最厉害,谁家儿子高考考了200分等等。
五点半下班回家,偶尔会和陈老师约个会。
晚上刷刷朋友圈,最近迷上了Boom Beach游戏和《相爱十年》电视剧。
十一点睡觉,然后七点半起床......有一天,我忽然间觉得我得日子好屎,还不如屎。
于是我联系了中介,报了雅思,想着准备出个国读个书,我开始学英语,写作文,看看高大上的书,查查逼格很高的网站。
我信誓旦旦,想要用去一个热带国家来完成咸鱼翻身追逐自由梦想的康庄大道。
结果妈妈做了截骨大手术,爸爸身体查出一堆毛病。
我每天需要在医院跑来跑去,回家做饭,晚上到医院伺候妈妈。
出国的日子就这样一再耽搁了,我连雅思都没勇气考。
这就是我面对的新生活。
前两天去呼市找晓月,她一提起回家就愁眉不展,说一想到要在家里过一眼望的到头的生活就想哭,不想回家,想自己无忧无虑的过日子(对,她是双鱼座,她确实用了无忧无虑这个词!
)我陪她喝了酒劝她:爱情,事业,自由,梦想都是个屁,到最后你能剩个儿子外搭个老公就不错了,然后她就哭了。
筷子兄弟其实都是在用梦想给观众画饼,告诉大家这个饼只要画出来我能吃,你们也能吃。
但是吃到嘴里什么味道就看自己的了。
现实就是现实,现实就是大部分的男男女女都是过着一样的生活。
其实这部电影我觉得好重要原因是里面一首歌《我从来没有去过纽约》,想要离开,不回头的在旧金山穿着牛仔去淋雨。
我这么鸡血的主动献身支持这部电影,我会告诉你其实伦家和肖大宝是老乡吗?!!!!
我从未去过纽约,就是没去过。
人间真相,果然还是要看自己期待的电影才好啊,主角还是那么两根筷子,故事依旧环绕着梦想,奋斗等等高大上的气味,都说猛龙过江是老男孩得续集,个人还是觉得不妥,两部影片其实是同一种思想得,不过猛把老男孩里面没有细细说明的地方在电影里表现出来了而已,。
肖央和王小帅在选秀出名后,却并没有被各影艺公司看好,小帅甚至卖掉了理发屋沦落到寄宿在岳父家里,而肖央也郁郁不得志,后来小帅在一本鸡汤书的刺激下(听描述好像是以前看过的吸引力法则,不知道是不是作为一个梗),鼓动了肖央到纽约追求梦想。
到了纽约两人立刻失去了所谓经纪人实则是骗子的克瑞斯的消息,(有趣的事骗子克瑞斯拿着骗来的钱借高利贷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其中的讽刺意味真是不言而喻)。
王和肖阴差阳错(剧情需要)被误认为杀手并成功参加海选,借此电影第一波高潮来临,虽然在赛前一晚上连肖央的前女友(评委)都认为两人斗不过那些有背景的选手,可是她万万没想到,中国有神曲,当小苹果那韵感极强的旋律响起,我分明感觉我的前后左右观众开始不由自主地扭动了有木有,而电影里面黑人评委也high起来了(谁说我大中华无法对美帝文化输出)。
看的出筷子兄弟做电影真的很有用心,虽然为了剧情,加入了许多其他内容,不过看来他们也很努力的把自己想表现的东西让观众看到,许多地方感触颇深,王太利说:其实我们追求的哪是梦想,那就是欲望,真哪天有钱了,谁还要梦想。
电影里的小帅一遇到富婆,马上就连比赛都抛到脑后了,肖大宝因为对未来的恐惧,不敢挽留即将离去的女友,可我们谁又真的能够坦然面对未知的结局呢。
看穿了纽约繁华背后的血腥和贪婪,连肖大宝也不得不承认,要成功不是只有努力就可以的。
好在最后,两人终于打败了邪恶的大boss,在决赛上台前,肖大宝问小帅:比完了怎么办?
“立刻就走,头也不回” 算是最终放弃了对于成名的执念。
从老男孩到猛龙过江,时隔五年,这对筷子始终用故事让我们明白,梦想不易,且努力,且珍惜(哈哈),不同于其他的鸡汤电影,极尽口吻地向你渲染那个美好的梦,而刻意忽视过程的艰难,只有在老男孩的故事里,现实一如既往的残酷,努力了也不一定能成功(电影里两人最后生活条件也确实没有什么改善),可就是这样,他们还是让我们相信,通过努力我们可以让明天更好。
还在最后还是延续了微电影的路子,一首 我从没到过纽约(歌词很有意思),成功地让戳中大多数人的g点。
相信很快就会跟老男孩一样被追捧,(什么,我绝对不会回家就搜谱子学的,never)。
老男孩的梦已经结束了,可我们的梦还要继续,fight。
ps:筷子物尽其用,剧中出现大量系列微电影中的人物,父亲中严肃而感性的肖央老爸,王小帅偷拿郝芳银行卡的时候她真的睡着了吗?
或许只是想要继续支持她老公罢了,被感动到,中国好老婆。
因为看了电影太激动了情不自禁写点文字表达感受,文笔粗陋题主莫怪
豆瓣这个宝地对老男孩的评价不高,也不算很低,平均分得到了6分。
(此片获得70860人评价,除了豆瓣,我不太知道哪还有这类样本比较多的观影投票。
)我个人觉得,如果排除各位评论员的逼格因素,那些对老男孩猛龙过江给了1-2星的朋友,可能主要是因为年龄因素。
这部片子面向的人群特征很明显,年龄大概在30-40岁,经济状况略好于两位主人公,受教育程度在本科或以下。
这三个维度上没有被囊括进来的观众,可能不是这部电影的目标观众。
我不太清楚,一部不是给你看的片子,你为什么要热烈抨击。
就好像邻桌点了炒土豆丝,旁边吃螃蟹的你为什么感到愤怒。
当然,如果你觉得付了螃蟹的钱,吃了土豆丝,确实可以骂骂人,但下次先好好看看菜单。
相比后两种比较常见的“攀比”维度——收入和教育程度,在此片的评论中,年龄成了一种明目张胆的歧视:“老男孩成了老loser”。
有一条得到820回复的评论,虽然原文内容比较散,但内容可以大致总结为:老loser兼老直男,你们没资格代表我们的青春。
我想,这里不同人对青春的代表权产生了异议。
老,直男,老直男,必须清理出场,把世界留给美好的花一般的少年,而梦想,是只有这般美好的少年才配谈的。
像智齿一样,旧的牙齿没有脱落,新的牙齿已经长出。
一代人对一代人的整体夺权是这样安静又暴力地进行着。
“梦想”这种“聊以自慰”的权力,也是必须夺走的。
而筷子兄弟的两个作品,主旨之一可能“批判”的就是对年龄的设定和歧视。
他们讲的故事都有对超越现实生活的渴望,而这种“不现实”的渴望,在中国的80后一代身上是常见的。
相反,像很多骚客谈到的那样,90后一代的身上已经不见了那种理想主义特征,一切都来得特别现实,特别正确。
此片中,年龄因素是如何影响观影感受的呢?
可能对一个情节的理解是很好的检验参数,就是王小帅离家。
他想要抱孩子,丈母娘不让抱,王小帅还没出门,老丈人放了鞭炮。
这种情节我是摇着头笑的,可能跟我是老直男有关。
很多称此片low逼的评论源于对导演表达手段的鄙夷,比如对“小苹果”。
啊,那是多么粗俗,多么不堪入目。
但如果你理解肖大宝喝酒吐胆汁,理解王小帅倒插门,你就理解为什么筷子兄弟写了用了“小苹果”。
花般少年追求的梦想中,当然不可能含有这些“污秽之物”。
这也就是少年幻想的“梦想”,和老男孩们生活的“梦想”的一点差别。
打分的话,我给4分。
因为我没有觉得导演的表达手法有问题,我逼格很low。
但考虑到不同代际之间的“斗争”问题,我还是给5分,拉高一下分数。
Loser的情绪极其浓烈,全程无笑点。
主料是各种励志畅销书勾兑出的心灵鸡汤,配料是无厘头的蠢贼捣蛋秀,加上少许的温情、怀旧和自怜自哀。
所有精彩的内容几乎都在预告片里了。
最大的感受是钱有了,但导演不太会花。
作为,喜剧片不好笑,爱情片不感人,动作片太沉闷,励志片太消极。
老男孩只剩下老了,却依然困窘落魄,可怜、可悲、可叹,中年都快过完了才勇于承认自己的是屌丝一枚,不但梦想遥不可及,就连当屌丝的乐趣都丢了,这样的人生怎么能不让人唏嘘不已。
筷子兄弟靠着“老男孩“的概念,红了五年,名利双收。
拍电影再也不用为资金发愁,可以尽情的施展才华。
本以为他们可以拍出一些新意,没想到最终搞出了一锅不太美味的杂烩。
这部电影目标明确,继续炒老男孩的冷饭吸引粉丝,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各种商业流行元素——美国黑帮,选秀节目,武打动作……结果是,“老男孩”不咸不谈,情绪烘托不起来,动作武打精彩但突兀,美国黑帮变成了个笑话,所谓的选秀就是一个空架子。
五年前,微电影《老男孩》捧红了筷子兄弟,让“老男孩”情节深入人心,似乎每个人都能在《老男孩》中看到自己,找到感同身受的情绪。
当时第一批80后开始迈向30岁,青春和怀旧的风潮盛行,在男孩和男人的十字路口,一边是继续妥协的苟且求存,另一边是渐行渐远的,不着边际的所谓的梦想,现实根本没有让人选择的余地。
《老男孩》很好的抓住了这种情绪,并努力的告诉大家伙每个人都应该抓住青春的尾巴,为自己的梦想最后再奋斗一次。
狗屎般现实生活,金光闪闪的梦想,不顾一切的为自己努力一次,这些情绪让人感动到涕泪横流。
老男孩啊,老男孩,五年间从高大上的流行元素,慢慢变成了满大街都是的口水概念,无论是丽江还是南锣鼓巷,到处都能看到这几个字突兀的闪着让人烟花的俗艳光芒。
五年的时光,多少人已经不再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游移,又有多少人完成了男孩到男人的蜕变,认清了现实等于责任,梦想等于荒废。
然而肖央、王太利显然依然活在过去的时光当中,在愈加苍老的躯壳之下包裹的依然是一颗幼稚的心灵。
在电影中能够体会到筷子兄弟的某种情绪——怀抱梦想,拒绝成长,等待了太久,终于站了舞台,却发现这舞台是更大的虚无,需要做更多的妥协,需要放弃更多的自己。
追求来追求去,只不过是从无知、无趣的屌丝变成了一枚涨了点儿见识的屌丝而已如果梦想不能让你成长,那么它终究会让你走向毁灭。
《猛龙过江》依然还在贩卖老男孩的概念,可惜的是当初那些曾经被打动过的观众们,或多或少早已经从“老男孩”的情绪中走了出来,他们要么走向成熟,要么不在纠结于梦想和现实,而把好好活着当成首要目标。
于是看着筷子兄弟在电影中依旧过着那么落魄的生活,依旧还是那么得郁郁不得志,除了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更多是一丝酸楚,尤其是在影片的最后,两个人疯疯癫癫的转了一圈回到原地,不过还是屌丝一枚。
也许这五年的时间里,筷子兄弟想要告诉人们的是,老男孩终究都会变成老loser,所有的梦想都是用来放弃的。
梦想何用,奋斗又有何用?
那就好好活着吧,其余的都是个屁。
不知道筷子兄弟对大器晚成或不成有什么耿耿于怀,或者就瞄准这方面受众,与老男孩一脉相承,这部电影依然是讲老loser的。
如果老男孩更强调实现过去的梦想,这部电影的进步或者退步是说要面对现实,努力过就好,但不要放弃,最后点题,就当我们刚刚毕业。
一切还有机会。
对于我这种半老的loser,或者天生loser心态的悲观者来说,还是挺接受这个观点,不觉得有什么槽点。
不是努力就会成功,如果坚持自己的道路,老loser会一茬接着一茬,这部分受众永远都在,没准过几年我就是其中之一。
有些评论吐槽筷子兄弟滥用梦想,这就是你不懂了。
筷子兄弟其实是在吐槽梦想啊,至少不再鼓吹或宣扬。
片中的梦想,从一开始就很功利和荒诞,明显是筷子兄弟有意为之。
然后让所谓梦想破灭,两人几度改变,最终跌回原形,一无所成,但有了经历和成长。
这成长就是平凡之路,坦然面对现实,但并不放弃,只是不再焦虑和急迫,不被世俗裹挟。
价值观和韩寒的《后会无期》差不多 ,不能因为内容有些俗就乱喷吧。
再说回电影,在如今的国产片市场上,作为处女座,我觉得及格了。
至少,故事讲完整了,有情节有情感,足够。
至于不喜欢的地方,可能就是各种类型片元素乱入吧,多亏圆的可以,要不然真觉得是《富春山居图》了。
这是片方的商业考虑,二三线普通观众可能就喜欢看这种类型元素多的搞笑片,放松嘛,人家才不关心你的深度,以及电影完整什么的。
个人来讲,情感和价值观不反感,挺接受,但电影来讲,除了听听歌,基本就快进了,形式和内容是要结合的,为了类型而类型,不算烂片就不错了。
如果说在2010年上映的微电影《老男孩》中,筷子兄弟是一对像彼得潘一样永远长不大的老顽童的话,那么他们在今年上映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中的表现完全够得上两个精明、世故、满脸褶子还故作娇嗔的老男人形象。
当我们愤愤地将电影票扔进垃圾箱时,还得感慨一句,我们变老了,他们演残了。
如果说我们四年前为之感动的是不懂得放弃的泪水和汗水,那我们今天看见的就是用白花花的银子缀满的华服,嗅一嗅,还能闻到铜臭的芬芳。
《猛龙过江》的故事几乎乏善可陈,这种贫瘠几乎从故事的基本框架开始,同样是选秀,这一次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又为了不落窠臼,只好将哥俩千里迢迢地送到大洋彼岸。
可殊不知,《老男孩》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是因为我们从各种影射中都能看到我们这平凡人的无聊生活。
我们的拙眼能看见的不是高端、大气的纽约选秀,而是若隐若现的《快乐男生》,当筷子兄弟俩高呼口号要去纽约的时候,观众难免要问一句:为什么是纽约?
不是巴黎,不是伦敦,也不是东京?
如果说现在还是《北京人在纽约》那个时代,也许纽约尚且可以成为一个符号来刺激国人营养不良的孱弱梦想,可是,纽约现在在普通观众眼中只能是一个空洞且表意不明的“想象能指”,飘荡在虚浮无根的剧情之中,既当不了故事推进的螺旋桨,也当不了象征前进方向的灯塔。
问题的症结就是,当筷子兄弟拔着自己的头发飘在地球表面时,别说接地气,估计连大地都看不见了,这不只是体现在纽约这一梦想符号的空洞上,还体现在故事逻辑的自洽圆融上。
且不说,电影中纽约黑帮横扫千军的战斗力,最后居然不敢下手去杀掉一个成名不过五年还备受媒体质疑的女评委,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她的丈夫居然就是黑帮的二号人物,这位女评委兼女主角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受了别人的帮助才有今时今日之地位,那幕后捧她的丈夫就不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她打入冷宫么?
还需要去找两只在网上靠视频卖萌、耍帅宣传自己的太极虎来杀人么?
当然了,胡编乱造完全可以是因为黔驴技穷、江郎才尽,这是可以原谅的无能。
但是,纯粹为了金钱的胡说八道则是难以被原谅的。
我们可以看见肖大宝去跟他爸借了5万块钱棺材本飞奔大美利坚,但是他却并不是迈开双腿跑过去的,而是开着一辆有着硕大标识的雪弗兰。
我们不难回忆起微电影《老男孩》当年作为“11度青春系列”最后的压轴出场,而这个电影系列最大投资方就是雪弗兰,这难道会是一个巧合吗?
当然不是,毕竟肖央的老本行仍是拍广告,只不过他已经做到把广告拍成电影,但是,不是每部电影都能像《变形金刚》那样能毫无违和感地把雪弗兰的标识顺理成章地写入电影的画面之中而不引起观众反感。
不过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部电影也并非那么得一无是处,至少在爱国方面做得非常不错,但是这种手段是不可取的。
《猛龙过江》中将纽约的选秀节目的水准定在能用《小苹果》这种未来广场舞必备曲目来入围,这不啻是对纽约高端选秀节目的极力嘲讽,同时也是对美国观众审美水平的有力贬低,同时也是对我国选秀节目制作水准的极力赞颂,毕竟在《老男孩》微电影中引人感动的是改编自大桥卓弥的主题曲,这两者几乎上天入地,各造其极,不可同日而语。
无论如何,观众都曾经被微电影里两个四十岁的中学生赤裸裸的真诚给感动,那毕竟是他们辛酸人生历程的写照,所以摸上去能够碰到青筋暗现的肌肉,也能摸到躁动的脉搏。
但是,《猛龙过江》中已经再也看不见任何的赤子之心,我们看见了不负责任、没有底线的王小帅,他的胖老婆只希望他能踏踏实实的生活,可他的眼中只有虚幻的梦想,家人的冷嘲热讽、尖酸刻薄。
我们看不见胖老婆对他的欺凌、侮辱,只看见他打着潜规则幌子的背叛和不忠。
也许,他们都忘记了,那个开理发店的王小帅在家里偷偷练习舞蹈时,老婆装睡躺在床上,而当他站在舞台上重温梦想时,正是这位妻子为丈夫扔上了红色的缎子,这是支持和信任,也是最平凡无奇的爱情。
一个老实巴交不敢去憧憬未来的人如今蜕变成了任由评委潜规则的老油条,这不会是任何观众心目中的老男孩。
筷子兄弟知道,当年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那些消失在普通人人生记忆中的梦想被他们热血沸腾的歌喉给唤醒。
所以,即便要拍一部真正电影,他们不能也不敢跳出这片天地去重新高蹈天际,因为这一次被金钱的重量压得失去了灵性,也湮没了灵感。
唯一的办法,只能像《猛龙过江》的筷子一样,捧着一本《秘诀》,每天对宇宙发射“我要成功”的梦幻信号,然后期待着有一天老天爷就听见了他们无声的呐喊,让《小苹果》横空出世,让他们一夜成名。
观众们一次又一次地听着他们谈论梦想、未来、成功,仿佛看见了机场书店中电视里的成功学大师唾沫横飞的演讲,关键在于这样的真理由两个生活得一塌糊涂的人来宣传,蹦出嘴的那一刻就顿时衰减为一句彻头彻尾的笑话。
筷子兄弟也许并不知晓,他们曾经的成功尚且蕴含着别的因素,他们的新片之所以沦为完全的失败之作,原因就在于遗忘了本真的自我。
那部微电影中最令我感动的镜头并不是他们舞台上的表演,而是歌声响起时,那些深陷庸常的人们,抬头看着大屏幕的农民工、吃着方便面加班的公司职员、在夜宵摊上边擦汗边炒菜的厨子,扔东西吵架的夫妻,甚至于嫁给了有钱人又偷偷抹泪的昔日校花。
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直击着人们脆弱的心灵,因为那些草根形象就是他们自己,这就是接地气,可是金钱的力量能够把人捧上星星、捧上月亮,让人再也看不清土壤的颜色,我们将之称为“迷失”。
老男孩不再是那个不愿从少年时代的梦想中醒来的大叔,如今的两位大叔猥琐地跟随金钱的指挥棒东奔西突。
希望筷子兄弟有一天,能够驻足自己辛酸的过往,能够翻出自己的成名作,看看那部微电影中最后的那句话“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只会越来越珍贵”,如果梦想像烟斗一样成天叼在嘴边,估计永远也无法珍贵起来了。
我们要呐喊的从来都不是梦想,而是理想主义,是一种对待梦想的态度,是不苟于世的执着,是隐忍之后一次轰轰烈烈的喷发。
所以借用当年歌迷对列侬的名言来赠与你们,筷子兄弟,你们变了!
本片讲述了倒插门被媳妇全家嫌弃的王小帅(王太利 饰)面临生活困境,决心放下一切实现梦想,于是他找到了老同学肖大宝(肖央 饰)。
曾经因为拉大提琴的女孩马璐(屈菁菁 饰)而分道扬镳的两人又聚在了一起,决定前往美国勇闯选秀节目。
两兄弟千辛万苦来到纽约,却阴差阳错卷入了黑帮斗争事件。
虽然他们只想取得好名次,但是却引发了一系列爆笑事件,更让他们摸不着头脑的是两位来自朝鲜的神秘杀手竟然也和此行有关。
万般无奈之下两个“老男孩”决定这次把大的!
能不能成功逆袭,会不会惨死他乡就看最后决赛!
延续着之前十一度青春系列老男孩的故事 影片开头肖大宝顶着"华北摇滚歌王"的称号登台表演 但其实是在洗浴中心给各位带着手牌的男宾表演消遣 客人给点的啤酒也要全数喝下去 喝完了吐 吐完了喝 以此延续着自己唱歌的梦想 真是心酸啊王小帅 则成了倒插门的女婿 不被家里待见还总被怀疑盯着家里的拆迁款 过的日子也是郁郁寡欢 唯一开心的就是自己成为歌星的梦想 还自学了一年韩语渴望进入韩国市场 深信一本书里面的信念就是力量 天天给宇宙发送信念信号而筷子兄弟也于五年前因为一个叫ml的姑娘不欢而散后来因为一个美国哥们的忽悠俩人又重新去美国开始了逗逼的寻找梦想之旅也阴差阳错的被美国黑手党以为是"白虎兄弟"(长得和筷子兄弟一样的杀手兄弟)接过来要刺杀 选秀节目评委 而评委正是五年前导致哥俩闹掰的姑娘 当着黑手党的面王小帅就说要弄死这个婊子 而肖大宝则有着自己的想法五年前俩人肖大宝和ml的分手 也是因为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后来呢 这俩怂货当然是没有完成任务杀人 但是又被黑手党逼着 于是哥俩被逼无路之时碰到了忽悠他俩的那个美国哥们 这个美国哥们是个前律师 于是肖大宝策划了一出营救"白虎兄弟"并与其合作的计划后来白虎兄弟打败了所有黑手党的手下 而黑手党大哥和自己手下对射而死是的 你没看错 对射而死啊 而期间筷子兄弟也完成了自己的演出全片里面充满了梦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对话"你想要得到什么 就要有怎么样的牺牲""我们折腾这么些年 这么大岁数了 我们这辈子完了"诸如此类不同于之前老男孩一味的不顾一切追逐梦想的理念 这次猛龙过江更将现实摆在眼前 影片的最后 肖大宝跟他爹说不唱歌了 然后去了上学时期的礼堂准备将吉他放在那个充满回忆与梦想的地方而回到现实 正好碰到了去那里拍照的王小帅 俩人坐下来聊天 王小帅说那首歌写完了 折腾了大半辈子就写了首歌于是俩人开始合唱 王小帅:"以前总是盼着毕业......(巴拉巴拉 话说这会我看的也是思绪万分啊 前面挺逗逼的情节 这会突然不愉快起来 看的也满是心塞)肖大宝:"就当我们今天才毕业吧."
再一次必须承认,这故事挺扯的,但扯得很好看。
对于那些追于故事真实性的观来来说,这本来就是部搞笑兼怀旧的片子,你非要把它当成实事,然后给个低分喷上几句,除了说明你的智商低还说明了什么?
你怎么不喷《老男孩》里这两个老家伙扮成学生样来恶心你呢?
你怎么不喷《父亲》里王太利扮成肖大宝的父亲继续恶心你呢?
如果你之前都喷过,谁让你还看这部《猛龙过江》,也只能再一次证明你智商低于常人而已。
是,这部《猛龙过江》完全达不到我们的预期,也完全比不上《老男孩》乃至《父亲》原来的水准。
但在当今中国电影里,还能有人有足够的诚意去做电影的,没几个了。
这片子很混乱,有为了理想而组队、为了破鞋而散伙、为了重搭梦想而宁愿被骂傻逼仍然一往无前;其中又参杂了美国黑手党为上位杀妻、华人美女为上位卖身、韩国武人为理想做贱自己等等。
但整部电影的主线一直都在——年纪大了,是否还能有梦想?
这就是拍给三十多岁80后前期依然碌碌无为的人看的,没到这岁数,没有感触就开喷的人,请你们滚远点。
附说两大主角演得还是不错的,两种身份的不同演绎各有味道。
韩国人的扮演也很传神,真有韩国人的感觉。
美女主角也很不错,虽然演的是破鞋这个角色,不过很有韵味。
笑点算是有不少,哭点就还差火候了。
《老男孩》倒是让我哭过。
几首歌也还能听,主打的应该是《猛龙过江》而不是《小苹果》,低俗的小苹果竟然火起这样,倒是连筷子兄弟都想不到的。
不过这些都达不到《老男孩》和《父亲》的高度,还要再努力。
说实在的,这片子给我的感觉也只是最多7分,但看到某些评论就给了个8分,特此说明。
前半部还说过得去,后半部那是什么鸡巴玩意···这种编剧也能拿出来···第二次比赛里出现枪战可以当没事发生···对于这类莫名能爆红的新网络产物真心无语,闹一闹,笑一笑,现在电影院就是个游乐场,电影圈就是个“大娱乐圈”虽然我没豆友“名川”那么偏激,只能说这是一个商业市场,一个奇葩的商
其实就是两部电影合在一起,一部是《11°青春之老男孩》,一部是《双屌丝猛龙过江》
哦,还是蛮励志的。总觉得这是一部奇怪的电影,虽说是大陆片,但居中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多。说是喜剧片吧,但并不太搞笑呢。导演编剧都是肖央,两人演技也不错。还是值得一看的。本想给3星,为了小苹果,再加一星。
跟他们上一部一样,挺腻歪挺猥琐的,整个感觉就是脏兮兮的,尤其是王小帅的胖老婆家那段,仿佛都能闻见馊臭味。。。总之就是low咖还要卖弄情怀。片里的琵琶还是挺好听的。ps,始终无法理解那首《小苹果》红的点。。。—﹏—
没什么意思,劝人回归现实放弃梦想吗,两星半
太屌丝了,不过几处恶搞好好笑啊火火火火火~
这个片子充分说明了赤裸滚床单、推车、装傻B,剪刀手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给你个龙标,但妄议现实,就想都别想了。
空有阅历,乱七八糟。
全场笑点不断啊!还是很有意思的~哈哈~支持国产!支持筷子兄弟!
把一部短片扩写成电影的长度,也挺不容易的,当然最初的感动无法复制,纯粹给个鼓励分。
筷子兄弟就是有这样一种才华:任何高尚纯洁美好的情感事物都能被他们拍出萎缩不堪的感觉来。
类型片嘛,还挺有意思的。
肖央挺厉害的,能唱会打,又导又演。筷子兄弟,老男孩总给我一种浓浓的山寨气息,整部电影也是一样,还有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小苹果,什么时候广场舞曲才能登上纽约大舞台啊。
这根本不能是电影好吧,大量的微电影级别处理水平,中国式的摄影打灯,拙劣的演技,老套却没闪光点的故事,想要试图国际化的谄媚。但是它代表了我国最主流的审美和倾向,这简直是悲哀。用片中的台词来总结这部半灾难般的电影再适合不过:dick brothers。
对不起不是我的菜……基本没任何桥段留下印象,除了小苹果和片尾的老男孩,其他的歌曲也不明确……微电影人士变成电影人士,还需要时日。
自不量力的产物
还行吧 有的地方挺搞笑的~ 但是剧情还是蛮扯的,不照上一部真诚,这集有钱了啊 去美国拍的。还火了小苹果。
当人认真对待一个行业,过于投入,会忽略掉周围人的感受,故事结局的表述,就算努力再认真,成功的感觉只是一时而已,当梦醒来之后,过回原来的生活面貌,和(喜剧之王)一个道理,梦想只是让人生的某个阶段认真的投入,然后让自己忘记生活的艰辛,麻醉自己让自己过的舒服一点而已
始终是优酷视频的水准啊
电影没上映。小苹果已经红遍大江南北,所以上映后的票房也是节节攀升,这下筷子兄弟也赚得满盆满钵了。剧情还是青春啊梦想啊一类的,夕阳下的奔跑,逝去的青春,有点苍白。 为了加强娱乐性,还加入了黑帮,杀手,枪战,武打,打乱了电影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