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终点
Sirat,After,Sirat. Trance en el desierto
导演:奥利维尔·拉克谢
主演:塞尔希·洛佩斯,布鲁诺·努涅斯,斯蒂芬妮娅·嘉达,约书亚·利亚姆·亨德森,理查德·贝拉米,托宁·詹维耶,杰德·欧基德,艾哈迈德·阿布,阿卜德利拉·马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法语年份:2025
简介:父亲Sergi López带着儿子深入摩洛哥南部山区,闯入一场锐舞派对寻找数月前在此类永不停歇的迷幻狂欢中失踪的女儿兼妹妹Mar。置身于电子音乐轰鸣与陌生而原始的自由氛围中,他们不断向人递出Mar的照片。希望日渐渺茫,却仍追随一群锐舞者奔赴沙漠中的终极派对。当父子俩深入灼热荒原,这场追寻之旅终将迫使他们直面自身的..详细 >
78Cannes#7 前半段是寻女版madmax,后半段是大逃杀,最后是唯心主义地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音乐节最好开在有火车有公路的地方。
+
要跟着一起爆炸了!其实最后一幕“死神来了”看得我有点一脸问号,但是还是太震撼了,尤其喜欢悬崖盘山路那段,那几个行车镜头直接要把我吓哭!我还是更希望能在雷区蹦迪那戛然而止,不过无法点题,大概和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也有出入。最后一整车垂着头,生来就只能接受这样命运的本土居民之间突兀地夹杂着三个白人,这真的不是在讽刺白人这种没苦硬吃来的生活方式吗……
想看他们多蹦一会儿,好不容易蹦上却真开始蹦了,吓得我差点蹦起来。
好看
看完之后有一种西西弗斯推石头的虚无感,就好像人生这条路上困难永无止境,不知前路在何方。
年度最失望。充其量就是带点艺术性的战争声援电影,更像一个低音炮广告。内容极少,你拍得再漂亮,也只是一个几个词就能讲完的故事。更何况核心的蹦迪除了设备差点,和平常的蹦迪有什么区别么;更不知道怎么吹音乐的,就是单调的舞曲啊,低音炮带来的物理触感其实影院都展现不出来的。只有结尾的那十分钟是精彩的,旁边的姐快被吓飞了,只有影院才有可能感受到,或者你去搞个低音炮(所以是低音炮广告)。节奏极慢,转折点毫无征兆和缘由。逻辑上你想说人们陷入虚无永远无法达到终点再加一点宿命论,OK我同意,但视听和剧本完全不能把我说服。
Interesting concept, but I don’t buy it. 这片子太雄性了,刺激点就是那个又细又薄又脆弱的“sirat”,大概是导演cum的时候想出来的。 人固有一死,这么high的仪式也没能掩盖它的浅薄。PS本片癫痫症患者不友好,谨慎观看。
#TIFF 摩洛哥非常符合末世狂欢的感觉,死亡是这么近又这么远
#78th Cannes#Competition 当然是一流的作品无疑,和24年柏林奇遇那部<The Great Yawn>有同工之妙,但在声音和调度显然更加极致:绝不长久痴迷于对某个核心议题或终极目标的追逐,随着两次叙事重心的偏移,影像真正做到了使观众的视线持续附着在人物而非事件之上。既有的观影期待被反复形塑、超越和打破,现实关切和政治议题成为搭建这个异托邦空间的骨架。他们在rave中祭奠狂欢,受洗的灵魂大张着嘴准备迎接长久的虚无,而电影又何尝不是献给这虚无的供物?
拿命蹦迪
😳 很难说好不好看 同事推荐来看,我一会儿感觉是想害我,一会儿感觉又给上了心脏起搏器。所谓欧洲人逃离现实的地方与奇观是另一个世界的日常现实……体验一下什么是战争来了谁也别想逃
难看难看难看难看 浪费我时间
有史以来最high的奇观电影。疯狂沉迷,极度放纵,毁灭、破灭、覆灭。与精神的幻痛暴力绝缘,让肉体纷飞吧,天堂地狱本就是通途。
阿拉伯会有电子乐劳伦斯吗?重生之我在废土世界练开车。
说实话确实没有欧洲人在戛纳看完说特别震撼的感觉
【4.5】沉浸在Techno之中的地形学电影,无垠的沙漠足以容纳异样的符号,更为地狱找到了切身的形象,在如影随形的毁灭中前行,然后遁入虚无,我对Rave的理解好像也是这种感觉。 w/c
卧槽他累,克鲁佐拍疯狂的麦克斯,金棕榈来了。在非洲大地上开音乐节找女儿玩儿狗嗑药寻求意义的白人们,永别啦
被导演玩弄于股掌之上 第一次的震惊我以为就到这儿了 没想到还能一波又一波被震惊到 名字起得准确 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桥梁。
一场迷幻音乐节演变成沙漠公路死亡。节奏控制恰到好处,舒缓又突兀,放松的时间就是灾难降临的时刻。战争是背景板,打破了迷幻与残酷现实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