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亮
Blue Moon,蓝月终曲(台)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伊桑·霍克,玛格丽特·库里,鲍比·坎纳瓦尔,安德鲁·斯科特,西蒙·德兰尼,约翰·多兰,帕特里克·肯尼迪,乔纳·利斯,伊雷恩·奥德怀尔,艾斯林·奥马拉,基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爱尔兰语言:英语年份:2025
简介:1943年3月31日晚,在传奇性的萨尔迪酒吧里,著名的歌词作家洛伦茨·哈特独自面对着他破碎的自信心。就在同一时刻,他的前合作伙伴理查德·罗杰斯却正在庆祝他们昔日合作的延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剧《俄克拉荷马!》的盛大首演。详细 >
8.8/10 #Berlinale75 何尝不是某种意义上的“一镜到底”?只由一组场景所构成的一百分钟似乎将电影在欧洲原初的模样(舞台剧的录像)现代化地再现,借由二战末年的背景去叩问当下的纷争与世界下沉:当Rogers转向用浓烈的朴素情感去简单地温热观众的迷失与彷徨之时,依旧在自己世界中的Larry坚持要用他犀利的风趣与不失尖酸的自嘲与讽刺呈现更为复杂的情感,而他自己的迷醉与幻梦则令人感伤地反射出时代的衰落,一种高度自觉的堕落和依然疯魔之后的自我表演。文本所信手拈来的毛姆/辛纳屈/格什温已然是属于过去的辉煌,当他拒绝旧日伙伴的“商业”和“专业”时,也能看到一种试图抵抗衰老的活力和残存的野心与激情,然而飘散在枯黄昏暗的酒吧里的钢琴声中。性爱不过是低俗的讽刺,作为同性恋的他从伊丽莎白出所看到的实则是他执念中的“完美”,和未来。
3.5 老白男诠释得很好,但再也不想看了,有些台词极度不适。🫢其实是因为安煮拿奖,才来看的。但其实也没有很大突破,就是一如既往地稳定发挥。看完想去重温都是陌生人
下午一点场加上话剧式的无英文字幕电影实在是催眠良药,但伊桑霍克的表现能让每个快睡着或已经睡着的人重新振奋精神
@Berlinale75 伊桑霍克演得真好啊…自负又卑微,还有点酗酒带来的神经兮兮…最佳配角颁了个寂寞,真不如给生息之地里的太奶…
#Berlinale75伊桑霍克疑似德尼拉旺化(没有说林克莱特像卡拉克斯的意思
好了我已经知道艺术电影不赚钱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难过,只是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短短100分钟便能看到musical史上一颗巨星的陨落,终其一生不过就是在追求极美这一纯粹的概念,美人,悦耳的旋律还有浪漫壮丽的故事,他想象自己是伟岸的马可波罗,用字句踏上征途,最后拜倒于爱人的石榴裙下。但却在现实里一杯又一杯地写上一首情歌把自己埋葬。伊桑霍克的表演太动人了,而玛格丽特的美却很现代和激烈,二者的化学反应完全在靠老戏骨一人推动,让这个上佳的舞台剧少了一些灵魂。
中年失意電影。劇本30%有趣、70%糟糕。 #nziff
19.02.25 Berlinale Competition;非常好的戏剧节奏,台词足够聪明而悲伤渗到最后一秒才淌下来;没有喧宾夺主的镜头语言和自作聪明的角色审判,一切道具只是一层楼半的酒馆空间和没法熄灭的琴声,不可挽回的坠落在漫长的试图交谈中无所遁形。
有点无聊的电影,可能放到剧院里演会更合适。台词雕琢得很匠气,演得中规中矩吧。
舞台剧式的结构和表演,宁愿把他当书读,影像上没有被打动
这是什么,一本制作精良的有声书
#Berlinale75 归来仍是话痨片
演得很好拍得很好但差不多可以闭嘴了,不知道还以为是伍迪艾伦
像是在看为自己的人生写悼词, 算是今年看过最伤感的电影之一. 去过这么多 Q&A, Ethan Hawke 真的是非常自然而有趣的演员.
#Berlinale 75th【X】如果是Ethan Hawke自导自演可能会想多给一星。
这剧本简直烂爆 看到20min就知道一定是失意男性视角杰作平等丑化了出现的所有主角 唯一一个正常人是酒吧大哥视觉倒是很好但实在太laodeng了 简直是按头强迫我咽下这份不能理解不想理解的有毒视角无语!无语!
Give one more star for the ending. Congratulations to "the priest"
75Berlinale20 好看!一个场景一直独白竟然这么好看!太厉害了!
Berlinale 2025, 6.2/10 及格的室内人物画像戏码,大段扎实的文本,足够多、丰富和立体的人物,导演和演员的功力都无可挑剔。但题材本身并不十分吸引我,加上讲述方式和节奏都很容易让人困倦、很难让人自然而然地follow。伊桑霍克演得太好了,这样话痨又复杂的角色也能掌控得如此到位(还猥琐),让我电影前半段还是一直在想,伊桑为什么还不出场?